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部门动态

2019沪通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专题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来源: 南通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9-11-29 字体:[ ]

 

mmexport1574921978581.jpg

2019年11月28日下午,2019沪通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专题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这是我市今年以来组织举办的最后一场“走出去”大型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会议旨在进一步集聚上海科创资源,推进沪通科技合作;促进沪通产学研协同创新,吸引沪上先进适用成果来通转移转化;解决一批企业技术难题和科技成果需求,推动我市“3+3+N”重点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市科技局、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各县(市)区、省级以上高新区产学研合作工作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以及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11家单位科技处(科发院)领导、专家教授;前期有产学研合作经费和合作意向60多家企业参会。本次活动由沪通跨江协同创新推进办公室主办,市科技局和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共同承办。市科技局区域创新处处长石拥军主持活动。

2018年全市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三大重点支柱产业和培育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三大重点新兴产业共有2910家规上企业实现产值10766.1亿元,同比增长14.6%,占规模工业比重75.5%。船舶海工产业集聚了中远川崎、中远船务、振华重工、招商局重工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呈现国企、民企和外资企业并重的格局;高端纺织产业集聚了文风化纤、罗莱生活科技、梦百合家居、恒科新材料、华峰超纤材料等“5215”工业大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集聚了中天科技、华达微电子、海星电子、通富微电等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智能装备产业涌现出中集罐式、神通阀门等全国单项冠军企业,威尔曼科技、四方冷链等江苏省隐形冠军企业,以及金通灵、振康焊接等江苏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新材料产业涌现出中天光缆、甬金金属、九鼎集团、星辰材料等一批产品特色鲜明、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重点企业;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涌现出陆地方舟、中天储能、天楹环保等行业龙头企业。

11月上旬以来,根据企业创新研发、技术咨询与验证、成果引进与应用开发等需求,我市将征集的上海交通大学等10家高校的500余项最新科技成果通过QQ群转发给南通企业。作为成果供给侧,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5家技术转移中心南通分中心分别组建了5人左右小分队,分赴各县(市)区深度挖掘了65个企业技术需求;作为技术需求侧,80多家大中型工业企业、规模以上高企组织科技研发人员配合做好座谈交流和现场考察工作;作为科技管理侧,县(市)区科技局提供全程支持、配合和保障。据统计,这一批技术需求既极具价值、亟需解决、真实有效,又科学规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通过为期两周的预对接,沪通校企双方以技术转让 、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入股、人才培养、共建载体等合作模式,形成了新产品开发、产品升级换代 、生产线技术改造、制造工艺改进 、制造装备改进等各类合作意向42项,需求及时解决后将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品种)、新装备(装置)和新技术(工艺)。

在承办单位领导讲话环节,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王海春副主任,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孙青山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在最新科技成果发布环节,上海交通大学等11家单位依次发布了各自概况及科研学术、科技成果、科技服务、合作模式等情况,希望今后能携手南通政府和企业共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海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主任科员陈允老师、同济大学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春建老师、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处产学研合作部闵华老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杜永老师、上海大学科技处科长张玮老师、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陈葵老师、上海海洋大学长三角技术转移中心主任佘小宇老师、上海海事大学科技处副处长莫剑英老师、上海电机学院科技处副处长陈柳华老师、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助理研究员刘书华老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办常务秘书兼合作培训部总监朱烨老师等发布的具有独特技术特点、解决现存产业痛点和具有广泛市场前景的项目受到了南通企业的重点关注。在企业技术需求发布环节,赛洋电子、醋酸纤维、美吉乐制冷设备、瑞升运动、奥蓝工程玻璃、东方赛光电、新城电力、利田科技、超越新能源、大艺机电、汇丰电子、富莱克流体装备、亚太化工厂等13家南通企业详细介绍了近期技术难题、科技成果需求以及合作意向高校,现场气氛热烈、反响较好。在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环节,上海高校专家团队与南通企业家在进一步交流和沟通后,新增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意向项目。南通新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刘承林总经理与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所长杨杰通过现场进一步对接,双方在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市场开拓等方面达成全面合作意向。

近年来,沪通两地共同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合力共建创新平台载体,积极承接技术溢出和成果转移,成功打造“上海研发孵化、南通转移转化、上海加速成长、南通发展上市”循环合作模式,沪通科技合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一是沪通合作共建创新平台载体不断增长。新增上海软件园南通分园中日软件园、上海大地电气南通新能源汽车电控连接技术研究院、DHRG尖端纤维材料实验室、上海海事大学启东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作平台载体26家,总数逾100家。南通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上海电气南通中央研究院开工建设,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正式揭牌。二是沪通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不断组织。今年以来,沪通两地精诚合作,双向互动,先后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精准务实沪通产学研合作对接洽谈活动50多场。通过开展项目路演、对接洽谈和走进企业等活动,吸引了300多名上海专家教授、200多名南通市技术经理人和100多家南通企业参与。三是沪通产学研合作绩效不断显现。近三年,沪通两地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过500项,今年南通115家企业与上海20家高校院所已签约近200项、合同金额超过6000万元,同比增长50%;到账127项,金额近2500万元,经费到账率达到40%。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中型邮轮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开发项目合同登记成交额高达1768万元。2018年上海输出到南通吸纳技术合同登记项目达到175个,成交额近2亿元,实现了上海80%的高校院所与南通70%规上制造类企业建立协同创新合作关系。四是沪通科技合作创新政策不断叠加。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江苏省“科技改革30条”,策应出台南通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条”。先后制定了《沪通科技合作大仪券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市科技局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并起草了《沪通科技合作专项管理办法(试行)》、《南通市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实施细则(试行)》等切实管用“干货”,实现了沪通科技合作政策支持全覆盖。产学研合作方面我市按企业实际支付合同开发费用的5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0万元,力度为全省乃至全国之最;各类技术转移机构牵线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按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的2%给予奖补;对技术经纪人开展的技术转移活动,在取得中介服务费后,按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的1%给予奖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