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科技创新摘录
来源: 南通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6-03-14 13:47 累计次数: 字体:[ ]

第三章    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产业为支撑、企业为主体、人才为引领的创新体系,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    打造科技创新高地
  促进科技创新载体提质增效。用足用好各类扶持政策,加快国家级南通高新区建设,培育发展创新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特色产业园,加快建成省级科技服务示范区。支持县(市)区创建省级高新区,建设各具特色的创新型园区。加强与上海科创中心、省产业科创中心、苏南科创园区合作,通过挂钩支持、共建分园等方式,实现空间拓展、合作共赢。鼓励各类创新载体借鉴中关村改革创新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加强原始创新和技术研发转化为方向,着力建设创新核心区。

  实施科技平台“十百千”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组建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引导、补偿机制,不断拓展和完善服务功能,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以海工船舶、先进通信、纺织丝绸、光电、新材料、现代建筑等领域为重点,打造国内领先的技术研发机构。到2020年,建成10家以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100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00家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研发平台。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政产学研用金介”高度集成融合,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创新引领作用,通过市场化形式,建立一批新型产业技术研发组织,加快重大应用成果产业化。支持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效机制。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积极吸引两院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知名高校博士来通转让成果。推动企业跨行业合作和股权兼并,打造优势互补的产业技术研发集团。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院所在通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大幅提高吸纳先进创新资源的能力。鼓励企业到境外以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方式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在通高校学生留通创业。到2020年,全市引进高层次科研院所20家,建设外资研发机构20家,促成100项科技成果转化,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00项。

   

                                                             第二节    培育创新型企业集群
  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构建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发展梯队。以知识产权创造为核心,进一步推动创新政策、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创新服务向企业集聚。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建设研发机构,实现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以新技术研发、新业态培育、新模式创造为方向,开展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发挥创新资金的引导作用,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鼓励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到2020年,孵化科技型创业企业2000家,培育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小巨人”企业50家。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产业创新发展的支撑能力,鼓励大中型企业建立“一站两院三中心”,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实施科技服务业升级行动,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促进科技服务业专业化、网络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提升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建设水平。面向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技,集中支持海工装备、智能机器人、3D打印、神经细胞再生、小核酸和抗体药物等事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质量攻关。

 

                                                             第三节    深入推进人才强市

  深入实施江海英才计划。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以更大力度实施新一轮江海英才计划和产业人才发展行动计划,重点引进新兴产业发展等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育壮大青年及大学生创业者、企业高管及连续创业者、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创业者等创业群体。主动承接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江苏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人才转移,优先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外国专家,重点在北美、欧洲以及上海、北京、深圳等科教和创新资源密集地区建立20个招才引智基地,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大力实施新一轮高层次人才“226”培养工程和科技企业家培育工程,全面提升本土人才队伍素质,力争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努力建成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

  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人才引进机制,逐步建立层次清、标准高、易操作的人才分类制度,建立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目录并行发布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评价机制,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强化实践成果能力评价,深化企业职称自主评价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试点工作。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合理分配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支持科研人才合理流动、自主创业。落实高层次人才享受特定政策待遇,做好人才住房、就医、子女入学、交通、出入境等保障工作。完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鼓励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鼓励创新型企业通过海外并购、设立市外创新平台等方式,用好海内外人才和智力资源。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创新培训交流,实行更加灵活便利的出国审批制度,参照招商引资审批赴外招才引智团组。

    

                                                             第四节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以众创空间建设、创业主体培育、创业企业孵育、创业服务提升、创业文化营造为重点,培育创新创业主体。鼓励高校院所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支持建设创业实训基地。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引导领军企业运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裂变一批具有前沿技术和全新商业模式的创业企业。推进科技成果激励机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业。通过加盟品牌、连锁经营、在线交易,扩大自主创业。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各类人士返乡创业。到2020年,全市新增创客、极客等创新创业人才3万人。

  推进众创空间平台建设。以创新创业创意“三创”载体为重点,发展“创业工厂”、“创业咖啡”、“创投+孵化”等模式,培育壮大创客孵化型、专业服务型等一批众创空间。重点建设12个市级创客驿站和创新创业网络平台,推进省级以上园区众创空间平台全覆盖。以留学人员创业园、侨胞创新创业园、科技创业社区、城市楼宇等平台为重点,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鼓励利用闲置厂房拓展创业空间。加强众创空间合作联动与资源共享,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平台。鼓励引进国际知名孵化器,支持南通科技型机构到硅谷等地创办孵化器,并带动成功孵化项目落户南通。到2020年,建设新型创业服务平台50个以上,各类众创空间10万平方米以上。

  优化创新创业融资服务。立足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服务链,建立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发展股权融资,促进科研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完善银行支撑、担保支持、创投优先、财政扶持的“四位一体”科技金融运行机制。做大科技创业投资等种子基金规模,发挥市天使投资引导资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导向作用。探索建立众筹融资平台,支持国有产业集团和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初创期科技企业。支持高新区和开发园区建设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打造“南通创业融资服务平台”,推动建立创新创业融资“投贷保”联动机制,扩大“江风海韵”等中小企业集合信贷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加快发展科技支行、科技小贷公司等新型科技金融组织,推广“苏科贷”、“金农贷”等金融产品,加快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引导和鼓励创业企业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到2020年,天使投资与创业投资资金管理规模超过200亿元。

 

                                                             第五节    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
  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项目和经费分配、成果评价和传导扩散的新机制。完善科技人员股权和分红激励办法,探索通过技术股权收益、期权确定等方式增加合法收入。实施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通过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引导等手段支持技术创新活动,制定政府采购支持自主创新产品实施办法,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构建创新与创业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发展专利代理、技术评估、科技咨询、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专业化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促进创新要素跨区域流动。建立“创业者—企业家—天使投资人—创业导师”互助机制,评选“江海创业风云人物”,推广创业经验,树立崇尚创新创业的价值导向,营造“勇于创新、无惧失败”的创业理念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

  推进知识产权工程建设。以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专利核心产品为重点,推进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发明专利全覆盖,加快培育发明专利创造大户,建设知识产权强市,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支持发展以中小微企业为主要对象的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发挥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授予的南通家纺城版权管理优秀示范点的引领作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开展特色产业专利交易试点。力争到2020年,万人授权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8件,PCT专利申请总量达到100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