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半年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举措
来源: 南通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9-07-16 17:19 累计次数: 字体:[ ]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要求,紧紧围绕争当“一个龙头、三个先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之都,支撑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北大门”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布局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呈现良好开局。

一、主要科技创新指标情况

4月9日,省科技厅通报了2018年全省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进展情况。我市科技进步贡献率增长0.9%至63.5%,超过全省0.4个百分点,超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设定的目标3.5个百分点,江苏江北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1308家,增幅26%,增幅明显超越苏锡常并缩小了与常州的总量差距。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49.8%,首次位列全省第一。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数达577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35家,两项指标均居全省第四,全面融入苏南。5月25日,省两办转发的《2018年度江苏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和年度考核结果报告》显示,我市2018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2.68%,超过全省平均水平0.04个百分点,超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设定的目标0.18个百分点,超越排名全省第六的镇江0.13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了对镇江的领先优势。科技指标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考核监测排名全省第一方阵提供有力支撑。

二、科技创新工作推进情况

(一)谋划布局全市科技创新。研究制定并由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全市科技创新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确立20条工作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在高新技术企业奖励和财政科技拨款增长机制上重点突破。制定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之都年度工作计划,研究确定14项科技创新重点工作,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二)稳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研究确定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目标为1900家,同比增长45%,成立高企培育党员科技服务队深入开展服务企业百日行活动,加强宣传指导和沟通协调,摸排1300余家意向申报企业,组织1000余家企业参加申报培训,预计首批申报340家,为实现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新突破夯牢基础。二是持续跟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数据,1-5月份,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为47.47%,同比下降1.08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部分县(市)区统计核查“挤水分”和重大项目征地搬迁影响了部分列统企业的产值数据。三是注重培育高企“后备军”。积极遴选一批中小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推荐一批创新基础好、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纳入省“小升高”培育库,构建完善“科技创业团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省“小升高”入库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上市企业培育库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的科技企业培育链。今年以来,科技中小企业评价入库262家,组织企业在申报省“小升高”培育库入库200多家。

(三)加快落实沪通科技合作。落实沪通合作协议,启动建设沪通科技合作大仪管理平台,委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开展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沪通科技合作研究。打造沪通科技合作集聚区,聚焦招引上海公共技术创新平台、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服务机构入驻中央创新区。中天互联工业公司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与工业互联网平台、爱观科技公司智能仿生视觉研发中心、博彦科技公司南通研发中心等重点合作项目在南通中央创新区(上海)推介会上集中签约。组织开展“2019南通-上海理工大学产学研合作洽谈会(崇川专场)”、“沪通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会(港闸专场)”等活动,两地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围绕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环境保护、计算机网络等领域开展了深入交流。组织我市企事业单位、高校院所申报上海市2019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长三角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领域项目,共推荐7个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多的对我市重点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有重要价值的项目。1-6月,全市新签沪通产学研合作项目90个。

(四)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建设技术转移体系,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正式签订合作建设南通分中心协议并落实资金支持。“南通.成都高校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学研对接洽谈大会”、“西安交通大学·南通市通州区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电子科大·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装备产学研对接会”、“东南大学·南通智能装备产学研对接会”等系列产学研活动轮番接力,有力促进了技术成果交易转化。1-6月,全市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400余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50余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76.5亿元,超额提前完成全年64亿元目标,输出技术和吸纳技术成交额均列全省设区市第2位,合作内容涉及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3+3+N”产业的多个技术领域,合作对象包括63所国内知名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

(五)积极组织上级专项申报。深入研究跟踪国家、省相关政策及重点扶持方向,吃准摸透支持重点,鼓励重点企业做好申报准备工作,深入基层走访企业,深度挖掘资源优势,开展申报培训指导,上半年共组织申报省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54项,其中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申报48项,同比增长18%,推动我市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战略产品的转化和产业化。

(六)全力支持科技奖申报。在今年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市有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表彰,二等奖以上获奖数创历史新高,为前5年之和。2019年为鼓励企业申报国家、省科技奖项,对获得国家、省级奖励的企业,分别按1:1和1:0.5给予配套补助。目前申报2019年省科学技术奖项目43项、企业技术创新奖4项。

(七)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完成“通创荟梦想秀”电视节目收官, 78个项目先后登上舞台,其中有52个项目在活动中获得融资意向,总额近3亿元,已有3个项目完成实际签约,融资共3500万元;帮助3个项目获得孵化空间,促成3个上海创业项目落户南通,实现了节目宣传、融资对接、大学生双创教学于一体,将“通创荟”品牌推上一个更高层次。2019年南通科技创业大赛报名数创新高,目前总报名数达到694个,已提交381个,全省列第二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激情迸发。

三、机关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

全局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等举措,切实加强机关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以深化“科创惠通”融合党建品牌为抓手,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大力推进“书香机关”创建、建立高企培育党员科技服务队挂钩联系工作制度、开展“党建+科技创新”调研月活动,为南通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支点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实现“一个龙头、三个先锋”新使命凝聚强大合力;深入开展“双提”行动,通过配齐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对支部书记党建业务工作培训、开展星级支部创建等活动,着力完善加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有效推进了党组织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我局荣获“全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四、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南通创新园区在特色产业集聚及创新能力上有差距。

南通创新园区产业特色尚不突出,由于南通各类创新园区多是开发区转型而来,园区内产业特色不够鲜明,创新载体平台多为综合型,科技创新从研发、应用到产业化的创新链条不完整,专业化水平不高,难以形成产业特色。2019年申报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省里给国家级高新区5个指标、给省级高新区3个指标,全市高新区仅申报2项而且取消了与省联合招标项目(省和区各支持50%),港闸市北高新区没能申报1个项目。高新区和市级重点建设园区没有真正建成科技创新示范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阵地。

(二)南通在重大研发平台及创新载体建设布局上有差距。

南通国家级研发机构少,省级重大研发机构排名远落后于深圳和宁波。目前国家级研发机构认定条件非常高且布局基本完成,南通市想争取非常困难。近年来,南通市积极开展“招才引智”与“招所引院”,南通已成立的产业创新平台有24家,但在建设的层次上,仅有6家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依托,无论是研发设备、研发力量、研发成果均达不到国内一流水平。

(三)南通市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上有差距。

南通产业一方面表现在“形散”,产业集聚度不高,点多链少,另一方面表现为“神散”,缺乏标志性产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种子产业的培育上没有形成如“苏州纳米技术”、“常州石墨烯”一样的科技创新影响力和独有品牌,多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严重不足,工业增加值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左右。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举措

1.实施产业创新发展行动。一是不断完善重点产业创新体系建设。围绕“3+3”重点产业,加快健全“七个一”架构的产业创新体系,争创1-2家省级以上产业创新中心。二是重点助力地标产业培育。积极引进国内外行业顶尖企业,大力培育壮大本土企业,力争引进10家高端研发机构。三是牵头推进智能装备产业,实现产值增幅10%。

2.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一是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优化提升企业孵化载体服务能力,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协同的培育工作机制。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企业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大企业以“众研、众包、众筹”等开放创新方式,支持和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围绕大企业创新需求开展研发,鼓励和引导商业银行与股权投资机构合作推出投贷联动贷款,进一步扩大“苏科贷”、“通科贷”覆盖面。三是支持企业加速做大做强。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或参加国家、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创新中心,力争实现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突破,重点培育2-3个可预期的地标性产业、地标性企业和地标性科技成果;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主持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优先推荐行业龙头企业进入省科技企业上市培育库、支持其上市融资,鼓励企业运用科创板加快发展壮大。

3.实施创新平台建设升级行动。一是加大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扶持,强力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二是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60家,新建10个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力争招商局重工(江苏)、中天科技和中洋集团在申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上实现新突破。

4.实施创新创业载体质量提升行动。一是推进科技园区争先进位,支持高新区争创国家、省创新型特色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和生态工业园区。二是加快推进中央创新区建设。积极引荐和跟踪大院大所、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力争招引重点企业研发总部5家、创新型科技企业5家,引建一批新兴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研发设计与信息技术类服务外包企业、科技服务机构。三是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提档升级,布局建设5家省级以上专业化众创空间。四是推进园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南通高新区建设国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园区。五是持续加力打造南通双创品牌,放大“双创”乘数效应,努力把“创新南通”平台打造成国内知名的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

5.实施千企百校产学研合作行动。一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大力引进国内外科技服务机构入驻南通,引导和发挥好已有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二是搭建平台精准对接。组织1000家企业、100家高校院所分期分批开展系列产学研活动,促进技术需求精准对接,力争全年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000项。三是落实政策促进合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全面落实产学研合作补助政策,更好地运用政策杠杆作用,鼓励和支持更多地企业通过产学研加快创新发展。

6.实施区域协同创新行动。一是全面推进《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落实。加快“一核四网”建设,不断探索沪通科技合作的新机制、新做法,加快实现“沪通券”通兑通用、沪通科技专项联合实施,组建沪通科技合作新型创新平台。二是举办“2019沪通产学研合作对接会”。围绕“3+3产业”组织产业企业小分队分批分期与沪上高校院所精准对接,力争实施沪通产学研科技合作项目150项以上。三是推进沪通合作园区深度对接。引进共建2-3家合作载体平台,畅通已有的3家沪通合作园区对接渠道,吸引沪上企业入驻园区创新发展。

7.实施科技政策全面落实行动。一是进一步强化政策宣讲。开展“百人千企”政策宣传活动,确保实现在通高校院所、大中型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五个全覆盖”。二是进一步组织落实科技政策。重点抓好高企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可以作为企业不征税收入等政策的落实。三是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研究新的创新发展资金需求,努力实现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最大化,让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创新力量充分涌流,推动改革政策精准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