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科技工作总结暨2013年工作打算
来源: 南通市科技局 发布时间:2013-02-04 13:00 累计次数: 字体:[ ]

    2012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市委、市政府落实“八项工程”、实现“八个领先”的部署,围绕“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工程,努力实现科技竞争力江苏江北领先”的要求,按照常规工作上水平,重点工作争一流,特色工作有影响的目标定位,创新思路,扎实推进,全市科技工作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2012年全市科技工作回顾

  2012年,是全市科技工作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一是我市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部总计已批复45个城市,其中地级市11个),南通创新型城市建设进入国家战略布局。二是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全国仅23个,地级市8个),市里专门召开授牌仪式大会。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立中国南通(家纺)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成为全国第二家快速维权中心,全省唯一。三是继南通中远船务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由南通大学顾晓松为主完成的“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技术荣获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实现了我市社会事业类科学技术发明的历史性突破,也是我市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四是福布斯2012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的25个城市,南通位列全国第11位,比去年上升2位,在全国地级市中列第3位,比去年上升1位。一年来,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创新驱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一是突出体系完善。按照市委、市政府“落实科技创新工程、实现科技竞争力江苏江北领先”的要求,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南通市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创新指标体系。创新举措、扎实推进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乡镇创建工作,海安、通州被认定为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全省19家),认定数全省第一。全市新增省创新型乡镇4家,全省第二。二是突出联动推进。加强创新型城市建设重点目标任务分解,坚持高点定位、市县联动,采取“全省争先进位法”和“全市实绩比较法”进行考评,促进了科技创新重点工作的完成,据省委、市政府对各省辖市实施“八大工程”情况通报,我市科技创新工程名列全省第三。三是突出政策激励。坚持放水养鱼,加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政策落实,全年为企业落实科技税收减免11.5亿元,相当于为我市企业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资金扶持7.51亿元,激发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热情,带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预计201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将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将达到2.2%

  (二)强化高端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一是高新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力推进南通高新区升级工作,创建工作已进入国务院审批程序。如皋、海安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2012年全省新批仅4家),全省第一。二是科技园区建设实现突破。新增省级科技产业园4家,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3家,全市科技孵化器已达64家,孵化面积273万平方米,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20家,省级以上孵化器全省第四。三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提升产业层次,壮大产业规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822亿元(按省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分类统计),全省第四,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8.5%

  (三)强化主体培育,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一是抓创新企业培育。南通中远船务、中天科技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企业,新增数全省第一,实现我市国家级创新型企业零的突破;有11家企业入选省首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全省第四;全年新认定高企166家,新增数超过前4年总和的三分之二。二是抓创新平台建设。深入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工程,覆盖率已达86%,比全省平均值高11个百分点;新增企业院士工作站4家,连续两年新增数全省第一;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1家,在全省建设期满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绩效考评中,我市有7家被评为“优秀”,全省第二。三是抓科技金融扶持。成功举办科技金融对接洽谈会,全年为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5.1亿元,为42家提供融资担保1.51亿元,我市被认定为省首批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四是抓创新能力提升。积极组织国家、省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全年争取省以上科技经费资助2.6亿元,其中南通富士通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国家大额科技经费6667万元资助,中天科技、安惠生物、道达重工获国家863计划项目立项,项目实施提升了企业高端突破能力,全市有13项科技成果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全省第四,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二等奖4项,三等奖8项;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7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48个,全省第四。

  (四)强化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一是加强高层次科研院所引进培育。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层次科研院所建设的意见》和《南通市高层次科研院所引进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成功引进了西北工业大学南通工业设计研究院、南京大学海安高新技术研究院2家高层次研究院所。加强已落户院所的建设和培育,中国科学院南通光电工程中心获省重大创新载体项目立项,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南通苏州大学纺织研究院组织了技术信息发布交流会,高端创新辐射初有成效。二是加强产学研重大活动组织。成功举办江苏省产学研专场对接--南通海洋工程装备洽谈会、2012’南通-成都产业与技术合作发展恳谈会等等20多场大型或专场产学研对接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并经筛选、整理、发布企业技术需求342项,网上发布高校科研单位成果3000多项,全年实现对接产学研合作项目398项,签订技术合同交易312份,交易额达到7亿元。省去年首次设立的重大战略产品产学研联合攻关专项,全省立项的2个项目由我市独揽,总计获1800万元的科技经费扶持。三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举办中-乌(江苏)船舶与海洋工程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成果推介洽谈会,南通中远船务新加坡籍专家徐秀龙获2012年度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四是加大创新团队引进培育,全年引进培育35个创新创业人才团队。

  (五)强化知识产权,专利产出和保护实现突破。一是注重高端布局。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积极搭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省市共建工作平台,签订了《省市共建协议》,引导知识产权资源向南通市集聚,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地区(城市)。二是注重专利产出。修订出台了《专利资助奖励办法》,建立了有效发明专利数据库和联系网,组织开展了“专利服务月”活动,全市专利申请量49924件,专利授权量36247件,均列全省第三,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254件,授权量700件,同比增长3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为2.65件。三是注重贯标培育。获省“知识产权贯标”合格企业数27家,其中优秀企业数17家,合格数和优秀数均为全省第一。四是注重执法保护。全年调查、处理专利侵权、假冒112件,结案率达95%以上,我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全国知识产权(专利)行政执法工作先进集体。

  (六)强化科技惠民,农村和社会事业发展力度加大。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和社会领域创新。加强省以上农业和社会发展类科技项目申报工作,总计获国家、省科技项目立项194项,获资助5858万元,创历史新高。二是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创新载体建设。集中举办省级涉农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通)成立大会(4家)省内领先。海门市通过江苏省可持续发展试验区验收,并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全力打造“科技惠民”品牌服务,将“送科技下乡”活动与培育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和项目相结合,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送科技下乡、进社区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制度化、实效化、经常化的送科技下乡、助农民增收致富的良好氛围。

  二、2013年工作打算

  2013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科技工作布局服务于产业未来发展,科技创新资源服务于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产出服务于经济增长目标,着眼“调结构、促转型”,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工程,突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突出创新载体、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为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基本现代化提供强劲的科技支撑。

  (一)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龙头,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一是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引进和建设科技与产业创新对接的平台,依托在通高校、科研院所和已建国家和省级研发机构,加强高端技术突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4800亿元,占比突破40%确保在2011—201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考核中,南通再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二是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按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模式,力争新增科技型企业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进入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10家,形成梯队发展、层级提升,并有一批科技型企业成为拟上市企业。

  三是完善产学研合作体系。拓展与中西部和华北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院校行——走进天津大学”活动和“2013南通——兰州产学研合作洽谈会”,支持企业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一批重大成果转化项目。强化国际合作,组织企业与奥地利、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生物医药和环保产业专题对接交流,力争国内外200项科技成果在通转化。

  四是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全力建设省科技金融示范区,完善“银行支撑、担保支持、创投优先、财政扶持”的“四位一体”科技金融联动机制,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新型科技投融资体系,力争全市创业投资规模达到30亿元。

  五是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按照“以园区建设平台,以平台招揽人才,以人才集聚产业,以产业支撑发展”的思路,构建融科技创新、产业转型、体制机制创新于一体的政策保障体系。重点加大研发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技术服务企业税收优惠、人才引进、创新创业等政策落实力度,力争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落实突破12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3%

  六是完善知识产权创新创造与保护体系。建立专利评选奖励制度,优化专利资助政策;实施大中型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全覆盖工程,强化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建立知识产权预警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网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引导县(市)区、乡镇和特色产业园区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力争全市专利授权量达到3万件,万人授权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8件。

  (二)以国家级高新区创建为龙头,提升创新载体承载能力

  一是推进高新区提升。全力以赴支持南通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推进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推进如皋、海安高新区由筹建能变为正式,推进其他县(市)区省级高新区的创建工作。

  二是推进创新核心区提速。推进各县(市)区建筑面积不少于30万平方米的科技创新核心区的规划和建设,2013年每个县(市)区新建不少于5万平方米的创新载体。

  三是推进特色产业园提质。重点围绕10家省级科技产业园,突出一园一专业、一园一特色。在现有特色园区重点突破关键技术,集聚创新资源,加强平台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特色产业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三)以南通产业研究院建设为龙头,强化创新平台建设

  一是推进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整合南通科技园区市区产业园区的资源,启动建设具有南通特色的产业研究院,引进高层次的管理团队,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一、两个产业方向重点突破,从而形成“建一个专业研究所,打造一个产业链,构建一个产业集群”的格局。

  二是大力引进高层次科研院所。面向中科院系统的科研院所、“211”工程系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世界500强企业的研发机构等,积极争取以省院共建的方式,布局中科技院系统战略性大院大所落户南通。支持各县(市)区围绕本区域的战略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引建1—2高层次科研院所。鼓励骨干企业联合高层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协同创新研究院”,促进高端创新成果转化,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层次,支持中天科技集团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创建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推进大中型内外资工业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建设研发中心、检测中心、设计中心、中试基地等企业研发机构,力争2013年底,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100%,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0家。围绕产业园、科技园,重点建设和完善10家与产业发展配套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