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南通高新区“一区多园”体制机制的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30 17:35 累计次数: 字体:[ ]

姚晓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南通高新区‘一区多园’体制机制的建议”已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南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贵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的成立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优化南通高新区空间发展规划、最大限度整合创新资源、完善财政管理制度、打造统一品牌等方面的建议很好。经研究,现对贵委员提出的提案办理意见如下:

一、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是大势所趋。

党和国家重视科技创新,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新区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是产业高端化发展和转换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国国家级高新区近200个,主要分布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国家对高新区赋权、政策引导、发展绩效评估是推动高新区发展的主要抓手,其中以发展绩效评估结果(全国排名)对各地影响较大。怎样促进高新区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发挥高新区典型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能以绩效评估反映出发展成效成为各高新区关注的焦点。“十三五”初期,广州、深圳、佛山等率先发展的高新区受土地空间资源所限,推出“一区多园”新发展模式,之后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武汉东湖、南京、苏州、长沙等国家级高新区紧随,北京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南京高新区一区十八园,“十三五”末期逐步向沿海省的国家级高新区扩展。采取了“一区多园”模式的高新区,解决了产业联动发展、科技创新共创、园区信息共享服务等方面问题,通过规模扩张、资源整合、体制机制创新而迅速发展。部分排名靠后的高新区也因此在国家绩效评估中提升了排名。所谓“一区多园”是指以原有的高新区为主体,以周边其他园区为辐射带动区域(或分园区),解决土地空间问题。在此模式下,整合各个分园区的优势资源的同时,各分园区能够分享国家级高新区财政、人才、税收、产业、金融等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新区在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等方面的优势,共享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服务资源,实现协同发展、互补共赢,进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一区多园”模式成为未来高新区发展方向。但不可否认,该模式也存在着协调管理难度大,约束力不强;不同层次主体间的利益冲突等问题。

2019年8月开始,我局相关工作人员先后对镇江高新区、佛山高新区等高新区“一区多园”模式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在全市推动“一区多园”。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南通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其创新发展及争先进位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9月份,市委、市政府就如何整合资源推动南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出台了《会议纪要》(2020年第9期),明确实施南通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今年2月份,通州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南通高新区“一区十园”发展格局和各园区工作职责,最大限度整合创新资源,着力推动南通高新区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硬核区和沿江科创带建设,打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二、关于加强“一区多园”组织领导。

“一区多园”有优势也有劣势,加强组织领导扬长避短是推进该项工作的关键。从市级层面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020年9月市委常委会议明确实施南通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今年3月启动的进一步赋予南通高新区管理权限工作已有很大进展,为下阶段促进南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南通高新区“1区+10园”模式中的产业园区均由通州区政府管理。鉴于南通高新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并结合“一区多园”的具体分布状况,建议采取在通州区级层面建立领导小组,组长由通州区委书记(兼南通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任组长,通州区委区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南通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办公室”,定期召开相关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的方案更可行。这样的领导小组管理机构扁平化、更合实际,更有利于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南通创新区、南通大学科技园有关资源整合、数据统计相关工作可以由南通市科技局协调解决。领导小组成立后还可出台关于南通高新区“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指引文件,建立完整的工作机制。

二、关于统筹“一区多园”发展规划。

今年以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为契机,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通州分局、高新区分局将南通高新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研究范围,充分研究并合理确定通州区、南通高新区总体发展定位和发展规模、城市功能分区以及用地布局等内容,加快融入南通滨江主城,并在市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下,编制通州区、南通高新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规划依据人口和产业迁移规律、城镇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建设用地适宜性,确定城市核心发展区的城镇、产业空间布局以及用地发展方向。下一步,南通高新区将根据自身发展定位,结合一区多园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园区发展定位和功能组合,明确产业培育发展方向、规模,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分局、通州区分局协同提出建设和产业发展详细需求。要发挥好南通高新区“一区多园”发展领导小组作用,做好“一区多园”产业发展统筹工作。首先是统筹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南通市打造重点产业、16个产业链条和“1区+10园”产业基础,制订好“一区多园”产业发展规划,既着重考虑打造具有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也照顾区域特色产业发展,整体上形成一个主导产业+多个特色产业的格局。主导产业的产业规模大、产业链完整、骨干企业多、创新能力强;特色产业有一定产业规模、隐形冠军企业多、产业配套好。“1区”应着力打造主导产业,“10园”既要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也要为主导产业做配套,各产业园区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其次是统筹招商引资。引导各园区按照“一区多园”产业规划制订的产业目录和入园标准,打造“一园一特色”产业,建立“一区多园”大招商工作机制,各园区要招商力量联动、招商资源共享、重大项目统筹,杜绝资源竞争、无序竞争。

三、关于整合“一区多园”创新资源。

“一区多园”资源整合是通过调整各园区资源并加以重新组合、有效配置,使之协调统一的创新行为。其核心内容是把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加以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各园区自身资源禀赋,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以实现资源效用最大化,从而实现“一区多园”发展规划目标。南通高新区相对其它产业园区拥有的创新资源相对丰富,建有一批产业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平台等,产业规模、企业质态、创新能力较为优良,加之各级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集聚了一批科技服务、科技金融、科技信息等服务机构,还有一大批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成为最显著的优势资源。把南通高新区的创新资源在“1区+10园”的范围内整合,共建共有共享,使创新资源更高效率的利用,发挥1区辐射带动10园的作用,创新链与产业链在更大范围融合,带动各分园产业升级,经济效益提升,是目前资源整合的中心。充分发挥“一区多园”创新资源整合1区的核心作用,把市区或更大范围的创新资源向内整合,各分园把高新区创新资源向内整合,形成创新资源阶梯化有序流动、集聚的态势。南通市科技局将继续加大高新区创新平台建设力度,围绕主导产业布局创新平台,构建企业、行业、社会、政府共建的产业创新平台体系,使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有机融合,形成创新能力、产业发展相互支撑的良好局面。推动高新区与各园区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在共享中降低创新门槛、创新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益。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定期发布创新紧缺人才清单,统一高层次人才认定和奖补标准,引导、鼓励创新人才在各园区有序流动。

四、关于做好“一区多园”资源要素保障。

今年3月,南通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赋予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权限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办发〔2020〕29号),并组织相关部门积极推动赋权工作,待赋权到位后,南通高新区的财力将有所增强。通州区财政部门也多措并举持续加大财力保障支撑,对南通高新区实施特殊的财政结算体制,财政收入超基数的地方留成财力80%留在南通高新区;工业用地、存量经营性用地的出让净收益全额留给南通高新区,南通高新区西区和南区经营性土地净收益全额留在园区,世纪大道以西、竖石河以东经营性土地净收益园区留成70%。城东新区经营性土地净收益区级全留;过境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如机场大道及周边、金通三大道、G345等项目,由区级实施无需南通高新区承担费用,力争让南通高新区轻装上阵,全力以赴谋发展。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指导高新区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政策,做好政策宣传和服务,科技资金、项目向高新区倾斜。进一步加强高新区及企业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的工作力度,积极申报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成果转化计划、重大科技平台建设等项目,引导科技创新资源向高新区集聚。

南通高新区将以赋权赋能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统筹发展规划,有效整合创新资源,充分发挥南通高新区作为全市科技创新主阵地、项目建设主引擎作用,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型城市,着力将南通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