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助力我市产业技术升级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30 17:32 累计次数: 字体:[ ]

致公党南通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助力我市产业技术升级”提案我局已收悉,衷心感谢对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局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组织市发改委、市工信局以及我局内部相关处室和人员对提案内容进行了认真学习和专题研讨,您提出的建议举措前瞻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我们认为这些建议都应予以采纳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

一、基本情况

2019年科技部出台《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各地对新型研发机构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形成了各种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国内广东启动比较早,省内南京、苏州、常州推进较好,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基本情况如下:

截止2020年底,全市累计引进25家国内“双一流”高校以及中科院系统科研院所来通注册成立33家各类科研院所、中心,这批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加快集聚了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改善了我市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条件,深化了与企业的产学研紧密合作关系,发挥出了服务地方发展 “智囊团”、科技成果转化 “孵化器”、关键共性技术“策源地”、公共技术服务“输送带”的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谋求发展新突破、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发展路子,促进了我市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增长。

通过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加快集聚了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改善了科技创新基础设施条件,深化了产学研紧密合作,推进了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据统计,2020年各引进大院大所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40项,合作经费10852万元;服务企业504家,服务收入4890.23万元;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9项,争取资金5878.1万元,累计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61件、实用新型专利171件,累计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62家,孵化企业2020年完成销售收入9869.64万元。

二、已经开展的相关工作

我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参照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管理,今年,我们在学习南京、苏州等先进地区做法后,在建设模式、备案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一)强化顶层设计。市委、市政府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今年以来,召开了全市创新发展大会,全面布局南通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和沿江科创带建设,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成立了科技创新委员会, 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主任,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科技局,形成了有利科技资源统筹协调的体制机制。成立了沿江科创带,进一步集聚我市沿江地区创新资源,打造产城融合发展、创新创业活跃的沿江科创带,至2025年,沿江科创带内将新建各类新型研发机构80家。

(二)科学编制规划。将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纳入《南通科技发展十四五规划》《南通沿江科创带建设实施意见》,2020年,市发改委将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纳入《南通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通政发〔2020〕25号)。通过各类规划、行动方案明确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省内外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团队、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开展“企业研发机构+孵化器”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移转化。

(三)明确建设条件。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市科技局贯彻落实<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细则(试行)》通科发〔2021〕48号,出台了《南通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备案管理办法》,明确备案条件,突出对“企业主体+研发平台支撑+人才团队持大股+地方园区共建+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参与”模式的支持,形成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行、现代化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路径。

(四)优化政策支持。出台《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见》《南通市沿江科创带建设实施意见》《南通市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积分评估工作规则(试行)》等系列文件,对经市政府同意引进的高层次科研院所、高层次领军人才领衔创办的新型研发机构、大型公益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按协议通过“拨-投”结合等方式给予专项经费资助。对纳入省列统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平台载体的绩效管理,获评优秀的分别给予20万元奖励。打出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创新政策供给、集聚各类创新资源、服务企业创新需求的科技创新纵深推进“组合拳”。

(五)争取上级资助。组织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海安上海交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申报2021年省创新能力建设计划-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项目,其中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顺利通过视频答辩、现场考察,进入省厅拟立项公示名单(全省仅4家)。组织启东中科光电中心、海安南京大学新材料研究院等5家年服务收入超过300万元研发机构争取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奖补,4家顺利通过审核。

三、下一步打算

与传统科研机构相比,新型研发机构在建设和运行机制上探索出了新的做法和有益经验。我局将继续积极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处适合南通发展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路径,助力我市开启万亿俱乐部新征程。

(一)围绕国家省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推进高端研发机构建设。围绕光电科学、船舶海工重点领域、细分行业梳理研发资源、创新主体、服务支撑等情况,围绕产业基础科学、前沿技术、核心关键技术等研究,确定未来重大创新平台布局方向,培育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以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为依托,整合中科院技物所南通智能感知研究院、中科院微电子所南通光电中心、中北大学南通光机电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鼓励中天科技、通富微电等龙头企业参与,谋划筹建“光电科学紫琅实验室”。由市政府牵头,南通创新区、通州湾示范区具体承载,依托上海交大南通基地建设,结合中远、招商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统筹引领产业发展,筛选布局专业研究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产业提升为目标,组建江苏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

(二)围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路径。积极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探索从“科学”到“技术”的“南通模式”,集成各类科教资源,开展市场化技术中试和企业孵化。鼓励市场化运作,参照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模式,团队出资,人才团队控大股的建设模式,以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一批能积极融合“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大企业独立或联合组建新型研发机构,鼓励建立企业主导的新型研发机构,探索建立市场导向的企业家、科学家联合研发、共同转化的合作机制,支持整合优势资源推进自主研发和融合创新。依托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南通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重点建设南通市科技综合服务中心,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体系,畅通技术转移通道。

(三)围绕研发机构作用发挥,绩效评价推动高质量提升。建立科学考核评价机制。针对不同新型研发机构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机制。对定位于基础研究的新型研发机构,赋予其更大科研自主权,设立有利于自由探索的考核机制,从科研投入、创新质量等推动科学研究的实际贡献来评价发展成效。对成效显著、绩效评价优秀的新型研发机构,除了给予一次性研发费用奖补资金外,通过技术成果输出补贴、大仪共享创新券使用、前期政府基金导入等形式,支持平台转化成果,提升新型研发机构自我造血功能。

(四)围绕人才引进和培养,构建各类要素集聚的产业创新共同体。紧密结合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发挥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以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建设为重点,加大人才引培力度,为平台建设提供智力支撑。推动打造依托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共同体。以新型研发机构为纽带,以产业创新需求、国际合作需求为导向,推动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中介机构和服务机构等利益方交流沟通,集聚特定领域或行业要素资源,开展精准对接合作,促成相关方形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产业共同体。

衷心感谢您提出的建议,期望您继续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给予关心和支持。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