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张美如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建议”收悉,您分析了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安排科研项目经费支持成果转化研究、专项经费支持成果应用示范和技术培训、为先行先试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减少风险、为先行成果应用的企业实行部分税收减免等四个方面的建议,我们予以采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出台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主动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意见》、《关于加快打造长三角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基地的实施意见》、《市政府关于市本级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创新之都行动方案(2017~2020年)》等政策及配套措施,加快科技成果向企业、向社会转化的速度,提高转化效率,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添油加力,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根据市政府《关于市本级财政资金支持科技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通政发〔2015〕89号),支持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对市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资本金支持,按项目的资本金投入10%-30%,单个项目一般投入不少于300万元。对获得国家和省资助的重大科技项目等给予集成支持,按合同要求给予配套,一般不超过1000万元。对不采取资本化方式支持的重大科技项目,在验收通过后根据项目实际投入情况给予100-300万元的奖励。2015年、2016年、2017年我市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立项数分别为14项、16项、13项,分别获得1.09亿元、1.41亿元、1.05亿元资助,居江北领先。这批项目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有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实施期3年内,将新增投入40.6亿元,累计新增销售收入160.2亿元。
为鼓励企业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国内外产学研合作,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协同推进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合同金额15万元以上的产学研合作和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经审核后进行补助,补助标准:对市区企业实际支付的合作经费给予50%、单个项目最高限额为50万元补助。申请补助材料,只要提供《南通市科技合作项目经费补助申请表》、合作协议(合同)、企业的银行汇款凭证复印件、合作方的正式发票复印件、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及上年度财务报表、项目合作成果证明材料即可,大大简化了申请材料,深受企业欢迎。
企业享受科技税收优惠政策的核心是要有研发活动,有研发投入。2017年我市认真完善“企业创新有投入、政府税收就减免”的普惠性激励机制,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等科技税收政策优惠额18.53亿元,其中406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13.08亿元,724家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减免额5.45亿元。
二、搭建平台,鼓励企业成为主体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市县联动方式,全市已与全国15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市建立省级产学研产业协同创新基地3个、高校技术转移中心8个、校企联盟819个,与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数400个。征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组织开展产学研活动,2017年,成功举办了“2017南通大院大所合作对接恳谈会”、“中国江苏?大院大所合作对接会——高端纺织推介会”、“2017南通?兰州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等活动,全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23项。
集聚创新资源,先后引进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南通)、中科院南通光电中心和南通南京大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南通河海大学海洋与近海工程研究院、南通苏州大学纺织研究院等24个新型研发机构。企业依托高校院所建立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5家、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42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2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36家。鼓励建设企业协同创新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资源,共建有市级企业研究院8家、市级企业协同创新研究院4家。全市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大中型工业企业和高企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0%。
我市科技成果转化年年有大奖。2011年,南通中远船务公司自主研发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年,南通大学完成的“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技术及其应用”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3年鑫缘集团与苏州大学共同完成的“丝胶回收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4年,南通大学顾晓松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南通万达锅炉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污泥搅动型间接热干化和复合循环流化床清洁焚烧集成技术”成果,以及江苏省海洋水产所参与完成的“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成果,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江苏中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长江刀鲚全人工繁养技术的创建与应用”成果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6年江苏晨朗电子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新型合金材料受控非平衡凝固技术及应用”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江苏神马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完成的“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三、改革创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开放合作的协同创新体系。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计划,按校校有基地、校校有平台、校校有联盟的目标,大力推进高校院所与我市地方政府、园区和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设一批先进纺织工程技术中心等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实施一批重大产业化协同创新项目。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与上海国家级技术转移交易平台以及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的合作交流渠道,探索建立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促进科技成果在我市转移转化。
加快本地高校院所建设。在南通建设的省海洋水产所、沿江地区农科所的研发成果,为南通市农业、海洋科技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紫菜产业是我市富民产业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全市紫菜养殖面积19.9万亩,由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承建的国家条斑紫菜种质库为我市紫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良种,全市良种的使用率达到了100%。2016年以来,全市紫菜连续遭受罕见冻灾和烂菜影响,大幅度减产。据专家分析,主要是受种质资源逐步退化、气侯、环境、养殖密度等方面的影响所致。亟需研究机构加大优质新品种推广应用和指导,对紫菜减产原因精准把脉问诊,市县两级渔业主管部门将密切配合好科研成果机构或单位,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促进我市紫菜等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支持两个所提高研发能力建设支持两个所的科技人员开展创新和成果转化,争取出更多的科技成果。以支持南通大学建设省高水平大学百强省属高校、在通高职院校创建国家优质高职院校为契机,进一步推进与南通大学等本地高校的协同创新,促进高校学科建设与本地产业紧密结合,建立校地产业科技创新合作推进工作体系和评价体系。
构建一流创新生态系统。优化政务环境,加快推进实施“不见面审批”(服务)改革,最大限度简政放权,为创新创业主体松绑减负、提供高效服务。加快建设科技大市场,推进技术交易市场、信息数据库、网络服务平台建设,为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专利实施提供全方位服务。更加注重制度创新、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创新,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着力强化科技人员创新动力、着力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构建一个生命力旺盛、根植力强大的创新生态系统,促使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充分迸发。
强化科技政策落实。鼓励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全面贯彻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转让享受减免企业所得税和鼓励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进一步规范和简化政策兑现的审核备案流程,更大力度地激励创新,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力争科技税收减免额优惠位居苏中苏北前列。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18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