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翌冬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家纺企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领域政策法规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支持!您点出了我市家纺现状及在技术创新领域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和办法,这为我们深入思考并着力解决该现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经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办,我局专题研究,您提出的“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融资体系”等促进纺织家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拟在今后工作中逐步加以采纳。
一、全市高端纺织产业基本情况
纺织产业是我市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家纺、化纤、棉纺织(色织)、印染、毛纺织、针织、服装、茧丝绸等门类较为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2019年南通规模以上高端纺织企业1066家,实现产值1310亿元,同比增长0.9%,占规模工业比重16%;主营业务收入产值1322.7亿元,同比增长0.4%,占规模工业比重16.5%;利润60.2亿元,同比增长-15.8%,占规模工业比重13.2%。涌现出江苏大生、江苏联发、凯盛家纺、金太阳、紫罗兰、蓝丝羽、文风化纤、春勤纺织机械、荣威娱乐用品、罗莱生活科技、梦百合家居、恒康家居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5215”龙头骨干企业,建有江苏省家纺设计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南通市纺织丝绸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色织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生态染整技术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院士企业研究院、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功能性纺织新材料多元复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载体。形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家纺市场,南通家纺拥有“中国家纺名城”、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国家现代服务业家纺研发设计产业化基地等一系列示范性称号。建成中国叠石桥市场指数发布中心、国家锦纶差别化生产示范基地,现代家纺跻身世界三大家纺产品集散中心。海安荣威运动用品智能运动休闲用品生产、江苏恒科新材料二期纺织新材料、江苏华峰超纤材料产业用非织造超纤材料、海安联和纺织科技高档精纺面料等投资超10亿元项目先后开工建设。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一直积极推动家纺行业实施科技、绿色、智能、智慧转型发展,鼓励引导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工作,提高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促进家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一)市科技局发挥科技创新“助推器”职能作用。
市科技局一手抓大力度科技政策、一手抓精准化对接服务,两手齐抓、共同发力,帮助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推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以及大力度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以全面引导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1. 精准优化科技政策,激发企业创新动力。围绕创新难点制定科技政策,2018年和2019年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市区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了覆盖全部企业又针对不同创新发展阶段的精准扶持政策体系,加大了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度。“十三五”以来,市本级投入科技资金7.84亿元,带动企业科技投入219.52亿元,带动比达到1:28。设立9600多万元风险资金池,先后引进新型科技金融机构21家,累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140亿元。2019年南通“苏科贷”备案放贷金额9.3亿元,全省第二。
2. 精准对接技术需求,助力企业冲刺高端。出台专项政策,对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和开展产学研合作补助50%、单项最高补助500万元,力度为全国之最。先后引进32家新型研发机构、60多家技术转移机构,与140所高校院所建立校企联盟1039个,2019年新签产学研合作项目突破1000项,实际发生金额2.1亿元,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突破110亿元,三项指标均较上年实现“双倍增”、居全省前列,有效解决了一大批企业技术难题。工业机器人领域攻克运动控制、精度控制等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由关键零部件向整机生产的转变,成功替代进口设备。海工领域系统性开发了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总装建造、总包管理技术,交付一批全球首制特种船舶和海工装备,加快了船舶海工向高端转型。超(特)高压输变电领域,输变电复合绝缘技术领跑全球。
3. 精准推进成果转化,联合攻克核心技术。围绕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国外“卡脖子”技术,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攻关,先后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多项,成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增强了产业核心竞争力。通富微电晶圆级封装(WLP)技术打破国外高端先进封装技术封锁,填补国内空白;中天科技新型特种导线材料打破国际垄断,成为中国电力“国家名片”;中远海运船务国内首座高稳性海工平台“希望 6 号”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成为“中国重器”;恒科新材料仿生聚酯纤维率先突破产业化技术瓶颈,打破国外产品在高端市场的垄断;江苏铁锚特种玻璃,被铁路总公司列为九大关键技术之一,成功应用于高速列车和C919飞机。
(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挥知识产权“加速器”职能作用。一是开展知识产权融资“通知贷”政银企对接活动,筛选成长性优秀企业以及有融资需求的驰名商标拥有企业签订贷款协议。目前与中国银行南通分行、江苏银行南通分行、招商银行南通分行、浙商银行南通分行、上海银行南通分行5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综合授信规模达20亿元。二是举办活动引领企业创新发展。先后举办“张謇杯2019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产品设计大赛”、“中国家纺质量大会”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会议。不定期组织召开“高端纺织产业工作交流会”、“高端纺织重点企业座谈会”、“经济运行分析会”、“江苏纺织院士协同创新中心会议”,分析经济运行形势,了解和掌握行业动态,协同解决相关事宜,分享成功企业经验。三是充分发挥产业联盟的推进作用。组织了“高端纺织行业产学研合作对接会”、“棉纺企业自动化智能化研讨会”、“赋能南通高端纺织产业升级2019项目启动仪式暨富美服饰访学活动”、“产业用纺织品产学研合作论坛”、“生态智能纺织创新论坛”等会议,为高端纺织企业创新发展方向和途径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意见。四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了南通市“3+3+N”重点产业质量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通检”平台),平台集五大搜索功能、构建“全准快多特”的标准资源、实施标准公告、促进产业体系研究、开展标准确认评估、抓取技术贸易壁垒资讯、支持标准编写系统等11项功能,提升全市高端纺织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水平。
(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挥 两化融合“加油站”职能作用。每年安排3000万元,支持企业“互联网+”应用项目,对新认定的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省级智能工厂、省级智能车间分别奖励50万元、20万元、10万元。支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对投入超过500万元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项目竣工投产后,按设备投资额的10%补助;购置本地企业生产的智能装备产品超过50%的,按设备投入的15%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不超过1000万元。江苏大生集团纺纱数字化车间被评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江苏联发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智能染色车间等12个项目被评为省级智能车间,江苏恒康家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塑智能车间等17个项目被评为市级智能车间;金太阳纺织科技围绕生态、环保、安全、健康等概念,实施产品创新;罗莱家纺整合现有线上和线下销售网络,打造企业线上线下互动融合的家居产品全渠道O2O运营体系;鑫缘集团成为茧丝绸产业链完整、科技创新能力强、品牌质量优、带动农民增收多的首批农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江苏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以及今年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等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为指导,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疏通技术和市场协同创新网络中的现实堵点,完善政策支持、要素投入、激励保障、服务监管等长效机制,催生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构建起、维护好支撑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
一是实施一批创新协同计划。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以高端纺织产业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推动协同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产业研究中心建设,实施纺织产业技改及装备升级计划。不断提高高端纺织产业联盟活跃度,促进本地上下游企业间,企业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间深度开展技术、生产、市场、资金合作。
二是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重点梳理一批南通高端纺织产业卡脖子的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引导和扶持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力攻关,力争开发一批行业领先的创新产品、形成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技术、制定一批引领行业的新标准,形成国内行业领域创新领先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与竞争。
三是推动一批示范企业、示范平台建设。推进智能工厂(车间)建设,推动信息化技术在家纺生产、研发、管理、仓储、物流等各环节广泛运用。在家纺行业开展以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在线工艺和质量监控、自动输送包装、智能仓储、智能管理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智能化工厂(车间)试点示范。
四是挖掘一批企业技术需求。针对需求不全面、要点不突出、描述不清晰等“痛点”,借力省技术产权市场南通分中心的专业化培训,提升企业科技人员技术需求的表述水平。面向全市企业组织征集既极具价值、亟需解决、真实有效,又科学规范、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高端纺织产业领域技术需求。发动专家教授深入生产一线,与企业共同发掘和提炼高质量的技术需求,并对接国家科技计划、地方科技计划等科技成果及新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能迅速为企业提供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五是推动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突出企业主体作用,组织行业内“科企双见面”活动,实现国内外科技资源与企业的全面合作对接。以“2020沪通科技创新合作大会暨上海大院大所创新区行”、“百名专家服务百企,科技助力复工复产专项行动”以及高端纺织产业专题精准对接等重大活动为载体,积极构建“政府引导、院校助力、平台支撑、企业发力”的良性互动产学研创新生态链,加强对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前期对接、项目执行中期管理、合作效益后期跟踪反馈等方面的协调工作,加快国内外高端纺织产业领域优秀技术成果在南通企业转移转化。组织兑现一批产学研合作和购买科技成果补助政策,加密政策年度奖补次数,让高端纺织产业领域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扶持
六是提升一批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优化高端纺织产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精准服务机制;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力争新增高端纺织产业领域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家以上。支持基于互联网的高端纺织创业创新,鼓励建设一批垂直化、专业化网络平台。建设产业联合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公共监测平台和供应、销售、信息、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江苏海门叠石桥国际家纺等产业园区对大型企业、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设备进行调研梳理,对标其他纺织名市、名企,打造资源共享平台,重点帮助通州家纺微供市场、海门叠石桥电商城加大宣传推广、人才对接。
七是发挥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在科技成果转移中的作用。发挥好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等已引进建设的技术转移平台的作用,建立高校、院所、企业、政府、社会相关机构之间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协商机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能力建设,提升技术转移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能力。积极开展技术经纪人培训,壮大技术经纪人队伍,发挥技术经纪人的作用,促成一批技术合同成交。充分利用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探索建设现代化技术交易市场,开发适合技术交易的新型金融产品,创新技术产权融资方式,形成技术资本化、产权证券化的有效模式,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您百忙中经常到市科技局指导工作。谢谢!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