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智慧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区域创新协同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由衷的感谢您对南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围绕“集聚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资源”、“创新产学研协作模式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很好,具有较强落地性,对我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有积极作用,我们予以采纳。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集聚创新主体
市科技局先后出台了《南通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南通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管理办法(试行)》和《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旨在不断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主体规模。一方面,坚持完善科技企业梯队培育机制,进一步夯实高新技术企业梯次培育链条,按照“突出源头、引培并举、整体联动、系统推进”的原则,建立健全“泛科技型企业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小升高’培育企业库--高新技术企业库--重点科创企业培育库”五级梯次培育库。另一方面,坚持促进科小企业迸发创新活力,加快完善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培育体系,推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幅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数从2018年的737家增长至2023年的5221家,增长率为608.4%,不断做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蓄水池。最后,坚持推进重点产业培育,形成《“十四五”时期南通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大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工程,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试点城市,加快产业链群打造,形成了以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等六大重点产业集群,以及十六条优势产业链为核心的“616”产业体系。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深入落实相关政策文件,努力形成“政府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财政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协同”的创新主体培育模式,落实培育责任主体, 采取“评价画像”、“个性施教”、“强化补短”等针对性的培育措施, 推动建立企业研发支出专账, 规范研发费用归集,持续提升企业在人才团队引进、研发机构建设、知识产权创造、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内生动力。
二、关于集聚创新资源
市科技局聚力推动产业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及效能提升,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实现“去筹转正”,与北航合作的海洋导航装备技术研究所等3个项目正式落户;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正式签约落地,与省产研院推动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2023年,新增37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历史新高。完成联发纺织、通富微电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评价工作,新增1家院士工作站,11家单位获批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5家单位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海电容器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时速350km以上高铁轴承滚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等5个项目纳入省级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工程化攻关项目资金支持,累计获批4777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4.3亿元。东南大学南通海洋高等研究院、启东复旦医学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南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水平平台成功落户,加快创新资源集聚进度。
下一步,我局将加快推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等高层级平台作用发挥。充分发挥北大长三角光电研究院等15家大院大所作用,清单化推动科研成果、技术需求精准对接。探索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着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市工信局将持续梳理推荐1650现代产业体系协同攻关方向,组织编制市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推荐99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导向计划。推荐我市49项创新产品入围第30、31批江苏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加快市场应用。
三、关于创新产学研协作模式
市科技局广泛征集上海、京津冀、华中等地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做好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牵线搭桥工作。推动上海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11个高校技转中心以及国家技转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充分发挥作用,拓宽产学研合作渠道,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开展专家教授走进企业活动,促进科技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针对南通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继续以“一大三小”的产学研活动为平台,增进校企对接交流机会,组织好校企协同架金桥大会、苏南大会、沪通大会等大型综合性产学研对接活动。建立校企联盟1039个,引进技术转移机构62家,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数连续四年全省前列;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大型综合性产学研活动57场次,签订合作项目865项,合同金额3.4亿元。全方位开展跨江科技合作,组织实施长三角协同创新专项,支持沪通科技主体联合开展协同创新。
下一步,我局将不断完善产学研相关政策,多措并举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广泛征集上海、华北、华中、西部等地高校和中科院系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做好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的牵线搭桥工作。开展企业产学研合作专题调研与分析,并以项目统计、项目抽查、年度考核等手段,多种形式、多条渠道推进全市产学研合作数量和质量双提升。
借此机会,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谢谢!
南通科学技术局
202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