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12月9日下午2:30
主题:《南通市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
地点:南通市新闻发布中心
发布人: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 孙青山
市科技局区域创新处处长 付江
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栩龙
图文实录
张栩龙:
各位媒体朋友、各位同志:
大家下午好!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更好地推进我市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围绕“十四五”跻身全国20强的目标,我们制定了《南通市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今天我们邀请到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局长助理孙青山、市科技局区域创新处处长付江就行动方案中的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首先,我们请孙局长介绍一下《南通市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的出台背景,并解读有关内容。
孙青山: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南通市科技局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南通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各位媒体记者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创新型城市创新资源要素集聚、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突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高、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是建设科技强省和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柱,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党的二十大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人才支撑”作出部署,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创新型城市建设水平,强化创新引领作用的要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未来五年建设“一枢纽五城市”的目标,其中把“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作为“五城市”之首,并提出“十四五”末跻身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全国前20强的目标。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坚持以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目标,以对标苏南、追赶苏南、融入苏南为方向,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抓手,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实现两连进,提升至全国第23位。着重做好六个方面:
一是纵深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统筹效能稳步提升。积极发挥科创委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深入推进科创委领导体制改革省试点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在推进全市科技创新中的统领作用,完善“目标导向、重点部署、限时办结、督查反馈”的闭环推进机制,以“月度跟踪、双月点评、季度考核”的“硬落实”,推动各板块(园区)、各部门在科技创新各项工作上比进度、比质量、赛成绩、争贡献,进一步形成“强统筹+硬落实”全市域“大科技”推进格局。
二是大力开展科创企业培育,产业发展韧劲逐步增强。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建立健全科技企业五级梯次培育库,持续开展科创项目招引,超600个科创项目新进落户,新认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1236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935家,均创历史新高。雏鹰、瞪羚、独角兽等高成长性科技企业达到262家,再添1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继续高标准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攻关,完成第二批11个项目发榜。全面启动重点产业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全年新建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众创空间37家,新增数居全省前三。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入选2022年度省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名单。高新区电子元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首批8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苏中唯一。11个项目获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立项,27个项目入围省科学技术项目奖公示,7个项目入选省重点研发计划,为近年来最好水平。涌现出世界首艘140米级打桩船“一航津桩”、4000吨全回转起重船、“华瑞龙”号8万吨级半潜船等一批大国重器。
三是系统布局科研平台建设,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省产研院签约共建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支持和指导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做大做强,谋划推进市级实验室建设。3家省企业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全省最多。新增省新型研发机构28家,全面开展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绩效评价,3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评优秀,优秀率连续四年超过30%。
四是全面推动区域创新协同,科创资源要素深度耦合。沿江科创带成功纳入《江苏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等多项省级工作规划。四家省级以上高新区综合排名提升6位,累计获得4100万元省财政奖励,总额全省第二。组织大型产学研对接活动24场次,签订项目1338项,同比增长12.7%,合同金额5.5亿元。全方位开展跨江科技合作,积极搭建国际创新资源对接渠道,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进一步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朋友圈”。
五是深入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出台《科技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全省率先启动成果转化项目库建设,有序推动省市重大成果转化项目梯次培育。积极推进创新“苏科贷”“通科贷”等金融产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据统计,前三季度市区范围共计放贷994笔,服务企业超500家,贷款规模超40亿元。连续6年举办“通创荟”科技创业大赛,今年1378个项目参赛,数量全省第二,76个项目进入省赛行业赛、13个项目进入省赛总决赛、19个项目入围国家大赛,创历史最好成绩。新引进外籍专家379人。成功入围“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候选城市。
六是坚定实施科技惠民工程,社科发展质态持续提升。积极培育市级农业科创中心,建成全省首批省级科技超市产业技术服务共同体。组织市级基础与民生科技计划,下达指令性项目370项、指导性项目333项。研究出台《南通市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不断规范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秩序。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市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我局牵头编制了《南通市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并由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印发。下面,就由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行动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总体要求
总体要求包括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两个部分。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五大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南通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三年行动方案》提出以下主要目标:2024年,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5%,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142人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600家,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达到46%,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50亿元,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60件。
二、重点任务
《三年行动方案》聚焦创新能力评价中的短板和弱项,统筹政策支持、财政投入、人才培养、企业培育、平台建设、绿色发展等方法路径,有针对性地实施五大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对25项评价指标和20项监测指标科学设定三年目标,引导各方力量协力推动科技创新发展质态和区域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实施创新治理力提升工程。主要包括完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优化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提升区域综合发展实力、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快培育创新创业人才等五项主要任务,包含7个重点指标。聚焦充分发挥科创委作用,全面落实科技创新政策,实施产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多元化财政科技资金分配机制,加强关键领域的全链条人才培养等方面。
二是实施原始创新力提升工程。由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强化基础研究支撑、加强一流学科建设、布局重点科研平台、攻坚重大科技成果等五项主要任务组成,包含8个重点指标。注重引导在通高校、科研院所加大研究投入,加大基础研究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推动若干学科进入国内一流学科和省优势学科行列,加快技术创新中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科研院所建设。
三是实施技术创新力提升工程。着力打造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强科创企业招引培育、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等四项主要任务,包含14个重点指标。积极推动企业参加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战略规划,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完善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提升高新区创新服务能力和高端资源集聚能力。
四是实施成果转化力提升工程。涵盖了促进技术转移转化、加强双创载体建设、推动科创企业上市等三项主要任务,包含8个重点指标。着力加快对接上海、融入苏南,促进知识、技术、成果与人才的转移转化,引导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全流程的孵化链条,精准扶持培育科创企业上市。
五是实施创新驱动力提升工程。结合南通实际,明确了推动绿色发展、推动开放发展、推动共享发展等三项主要任务,包含6个重点指标。旨在推动绿色创新发展,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支持医疗卫生、农业科技、乡村振兴等领域技术研究与成果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为了凝聚各部门、各县市区及园区推动科技创新的合力,确保《三年行动方案》有效实施,在最后我们也明确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激励、做好统计监测、强化督查考核四大保障措施。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主要是强化市科创委领导和统筹,建立联动协同机制,加强工作落实与配合。在完善政策激励方面,主要是进一步优化金融、财税等政策体系,修订完善扶持激励政策,强化财政科技资金保障。在做好统计监测方面,主要是加强评价指标的统计、监测和动态分析,确保数据应统尽统、准确可靠。在强化督查考核方面,主要是进一步压紧压实各县(市、区)和部门的责任,强化对重点任务完成情况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建立任务落实和目标考核奖惩机制。
谢谢大家!
张栩龙:
谢谢孙局长的介绍!
下面,我们进入提问环节。有问题提问的记者请举手示意,提问的时候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新华日报记者:
这是近年来市里在科技创新方面出台的第一个具体的行动方案,请问这个方案有哪些特点?
付江:
《三年行动方案》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目标要求力求具体可行。相较于相对宏观的市“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行动方案》更加聚焦2022-2024三年我市科技创新的具体任务,聚焦创新能力评价的短板指标,分年度提出了“跳一跳、够得到”的量化工作目标。目标值与我市“十四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进行了衔接。
二是指标设置力求科学合理。《行动方案》采用了“国标+市标”的指标体系,共计25项国家评价指标和20项市级监测指标。“国标”中精简了“国家级基础研究基地数”等我市近三年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指标,“市标”中选取了“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科创项目招引”等省考、市考指标和其他能反映科技创新发展质态和区域创新能力的部分重点指标。
三是工作举措力求精准务实。在对各项指标,尤其是与综合排名列我市前几位的城市相比,有追赶空间的部分指标的数值的提升空间进行合理预判的基础上,聚焦争先进位,《行动方案》逐项提出了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工作举措,力求对各部门、各板块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四是责任落实力求明确到位。根据各项指标的数据来源,《行动方案》对每项工作都明确了牵头部门和协同推进部门,以确保每项工作都有部门推、每个指标有部门领。《行动方案》还聚焦保障贯彻落实,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激励、做好统计监测、强化督查考核的相关要求。
扬子晚报记者:
请问市科技局对于推动原始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将会采取哪些具体举措?
付江:
加强原始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培植区域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市科技局将根据部门职能,在以下三方面重点推进相关工作。
一是以政策为牵引提高研发投入水平。聚焦研发支出占比等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加强“创新30条”等政策宣传,推动全市域全面建立并使用企业研发准备金备案制度,加快政策兑现,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科研院所加强基础性研究,充分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撬动作用,切实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水平。
二是以项目为支撑提高科研攻关能力。建立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深入实施“揭榜挂帅”攻关,着力破除“卡脖子”技术堵点。坚持“指令性”与“指导性”相结合,认真组织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三是以融合为关键提高产业发展韧劲。复制和推广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成功经验,积极拓展布局其它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在物理集聚的基础上,通过引导串联,促进化学融合,增强产业链创新协同能力和技术攻关水平。
现代快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请问市科技局在培育创新主体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付江:
我国的创新体系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对市场需求反应灵敏,响应市场进行创新的愿望强烈。因此,市科技局将以企业为重点,加强平台、载体和服务机构等其他各类创新主体培育和建设。
一是强化科技招商。建立健全科技招商工作体系,加快科技招商队伍、专业化科创载体、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速形成数字化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模式,做到“季度有主题、月度有活动、周周有洽谈”,聚焦重点产业链,找准细分领域,明确具体方向,重点引进一批高新技术成果、高质量科创项目、科技领军人才、新型研发机构、重大服务平台。
二是持续做大科创企业总量。深入实施高企培育三年行动,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创新型企业培育机制,加强梯次培育库建设,加大科创项目招引,每年净增高企400家左右。到2024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5500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600家。
三是坚定推动重大平台建设。继续打造“一室一中心一市场”,确保实现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去筹转正;争取省光电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落户南通,光电科学紫琅实验室建设初见成效;完成南通科技大市场建设。坚持企业研发机构与高校科研平台“两手抓”,不断增强科创平台发展厚度。
四是加快锻强科技孵化链条。加快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专业化、市场化科技创业孵化链条,指导省级以上开发园至少建设1条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
五是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深入实施《科技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南通科技大市场建设,强化技术转移南通分中心的运行管理,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县市区引导行业领军企业牵头建立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张栩龙: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提问环节就进行到这里,如果还有感兴趣的问题可与市科技局联系。
今天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的关心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