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323号提案的答复(关于进一步优化科创项目招引工作的建议)
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4-09-30 14:04 累计次数: 字体:[ ]

徐管均委员: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优化科创项目招引工作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指出的科创项目招引工作中“区域不平衡”、“部分项目质态不佳”、“科创载体承载能力不足”、“科创项目招引源头活水不畅”四点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实是当前我们正在关注和推进改进的,您提出的“强化科技招商队伍打造”、“夯实承载空间打造升级”、“扩大科创项目信息来源”、“注重科创项目质量提升”、“充分发挥典型引路效果”五点建议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和优化科创项目招引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科创项目招引作为科技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创新科技招商体制机制,优化科创资源配置,围绕重点产业聚力招引“四有型”科创项目,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蓄水池”。主要通过以下六条措施推进: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营造项目招引浓厚氛围。我市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科技招商生态网络,明确科技招商招引重点,目标三年新招引高质量科创项目3300个。充分发挥市科技创新双月例会的统领作用,建立科技招商“月度跟踪、双月点评、季度考核”的工作机制,推动各县(市、区)比进度、比质量、赛成绩、争贡献,形成了“月拼才会赢”的浓厚氛围。三年来招引的科创项目2921个,发展较为迅速,总体质态良好。从项目的投资主体来看,高企投资1283家,专精特新企业投资65家,上市公司投资25家。整体搬迁的项目有10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迁入74家。从项目的运营情况上看,2022年、2023年招引的科创项目中,2023年应税销售超过1亿元的有51个,今年上半应税销售超过5000万元的有59个。2022年认定704个科创项目,2023年应税销售较上年实现正增长有428个,超过总数的60%;2022年应税销售超过1000万元的186个,2023年达到215个。

二是强化高质量培训,打造科技招商专业队伍。成立市级科技招商工作专班,建立 120 余人的专业化技术咨询专家队伍,帮助提升科技招商队伍实战水平。定期举办科技招商训练营,邀请苏州等地招商一线人员授课,培养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判断力、产业敏锐度的科技招商“技术官”。出台《全市专业化招商队伍能力提升实施方案》,计划利用三年时间,针对招商精英、能手、骨干和专员四类培训对象开展业务培训和能力实训。2022年以来累计举办7场,培训招商人员超过1500人次。创新干部培养方式,选派优秀青年干部到苏州市科技局、工业园区、高新区实践锻炼。开展产业技术研究和项目研判,全市驻外专职科技招商人员 400多人。

三是拓宽方式方法,丰富项目招引路径来源。瞄准未来产业培育,优先发展赛道宽、潜力大、前景好,科技与产业正加速融合的6个成长型未来产业,组建工作专班,编制产业图谱,指导项目精准招引。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发布科技招商月历,开展项目洽谈、产学研对接、成果转化、“通创荟”系列活动,各板块累计在深圳、上海、苏州、西安等科技资源富集地区,举办各类科技招商活动超过百场。开展飞地孵化、离岸创新、园区对接集群、第三方委托、专业会议招商,组团式、集群式招商成效明显,各板块在外建设科技招商服务中心、设立“科创飞地”,在内建设“区中园”,平台载体多方联动开展项目招引。通过不断拓宽招引路径,近三年招引的项目来源地丰富,来自全国80多个城市,其中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苏州等科技资源富集地区项目1091个,占比37.3%;来自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1092个,占比为37.4%;项目来源方向最多的两个城市为上海431个、苏州332个,长三角区域、特别是上海及苏南地区成为我市科创项目招引的重点方向。

四是强化载体支撑,引导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科创载体是集聚科创资源、培育科创项目重要的承载空间。我市出台了《南通市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指引》,围绕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以孵化器为核心,前延后伸,加快引导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全流程的孵化链条,高质量推进载体建设,提高了科创载体专业化服务能力,解决了招引科创项目落地问题,推动了科创项目快速化集聚。目前,全市共建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19家,孵化器99家,加速器5家,众创社区9家,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链条省级3个、市级8个,全市孵化器总面积已达到162万平方米,较好地解决了招引科创项目落地承载孵化问题。

五是构建培育体系,提升项目主体创新能力。科创项目招引的目标是为高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提供源头供给,不断提升主体的创新能力。针对初创期、成长期等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进一步夯实“泛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创型企业-上市企业”的多层次梯队培育机制,实行“一企一表”,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培育,科创项目的质量明显提升,近三年招引的科创项目,获得授权的I类知识产权409件、II类知识产权1542件,申请I类知识产权1294件、II类知识产权3083件,平均每个项目2.3件。同时,科创项目的培育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企业,三年来认定的科创项目中已有198个转化为高企,其中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的65家,今年还将有300多个项目达到高企申报条件;从全省今年高企申报情况了解看,苏州、南京等苏南先进地区今年高企申报数量明显减少,南通仍保持稳中有升,这与对科创项目的质量培育机制密不可分。

六是优化支撑保障,构建项目发展创新生态。近年来,我市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协调好各区域产业培育、政策制定、平台建设,形成错位发展、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加大政策支持。修订了《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对招引优质科创项目择优采取“拨-投-股”方式给予支持,缓解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燃眉之急”。完善融资服务机制。出台《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的若干政策措施》,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抵质押物不足、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企业增信、过桥资金提出了具体措施。扎实开展科技金融助企业、“支小扶小”、融资对接等系列活动,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持续打造“江海创投行”、“科创汇·天使下午茶”等融资公益路演品牌,为企业搭建对接市内外投资机构的优质展示平台。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建强现有平台载体,充分发挥长三角国创中心、东南大学海洋研究院、长三角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引育、孵化功能,抓好人才、项目培养和成果转化,强化集聚效应、带动功能,为科创项目招引和培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科创项目招引工作,为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也借此机会感谢您对我们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并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多指导科技工作。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