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0338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加快我市科技服务业繁荣发展的建议)
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 累计次数: 字体:[ ]

刘志刚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我市科技服务业繁荣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加快我市科技服务业繁荣发展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支撑。您分析了我市科技服务业存在“专业人才不足、高层次服务平台不强、科技服务业集聚度不高”等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的建议和办法,这为我们深入思考并着力解决科技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经与市委组织部相关部门会办以及处室专题研究,您提出的建议举措前瞻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我们认为这些建议都应予以采纳并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

一、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产业附加值大、辐射带动强等特点。2022年,我市出台《南通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对于科技服务业发展提出要求,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服务链,全力打造从技术研发到创业孵化再到产业化的全要素、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闭环科技服务体系。出台《南通市科技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提出到2024年,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科技创新全链条的“1+12+20”的科技服务体系,重点实施培育科技服务龙头骨干、构建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培养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和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等4大任务,实现科技服务业应税销售、对外技术服务项目、科技服务业从业人员3项指标倍增,使科技服务业成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引擎。

1.科技服务指标进一步提升。2022年,全市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725亿元(省口径)、领跑江北;全市科技服务机构数达到6477家(省口径)、全省第六,从业人员达到128514人。2022年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营收增幅32%、全省第二,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幅8%、全省第一。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企业309家,比2022年净增25家。新认定4家市级区域科创核心区,4家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基地)。

2.科技服务成效进一步凸显。高水平建设创新平台,推动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平台实现突破,北大长三角光电院等15家重点大院大所提质增效。谋划推进建设首家市实验室,探索建设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试基地,进一步提高引领产业布局水平。打造了一批起点高、实力强、机制活的企业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拥有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9家,省院士工作站1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7家,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28家,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5家。高标准打造孵化链条,加快实现省级以上园区孵化链条全覆盖,2023年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全省第三;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7家、众创空间99家。强化高科技园区主阵地主引擎作用,围绕“一区一战略产业”加快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推动高科技园区在全省排名争先进位,2023年我市四家省级以上高新区排名综合进位11位,创历史新高。

3.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突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出台《南通市技术转移体系建设补助实施细则》,设立市级技术转移奖补资金对科技成果吸纳方、科技成果输出方和技术转移机构给予奖补,加快建设和完善全市技术转移体系,高质量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2022年技术合同成交额278.51亿元、全省第四;实施产学研合作金桥工程,与全国近300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采取“线上+线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2022年年组织大型产学研对接活动28场次,签订项目1627项,全省第一;今年已累计新签成果转移转化作合作项目712项,合作金额超2.3亿元。二是突出研发服务资源共享。对购买省级、市级和沪通合作三类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及与科技创新活动相关的检验检测服务给予政策支持。2022年省创新券新增入库服务机构13家,截止2022年底,市大型企业共享平台注册企业485家,检测机构240家,仪器2175家,仪器原值15.69亿元,2021年度市大仪补助89.49万元,2021年度沪通大仪补助32.49万元,2022年度省创新券补助4.04万元。三是突出科技金融融通创新。持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组建科创投资集团,创建了总规模650亿元的投资基金,“苏科贷”“通科贷”贷款规模超60亿元,构建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推动沿江科创带各园区建立了17支、总规模超50亿元的科技创投基金。举行“科创汇·天使下午茶”等融资对接活动,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需求20余项。四是突出科技服务活动举办。连续七年举办“通创荟”科技创业大赛,与省赛、国赛有力衔接,报名数、晋级数、获奖数逐年增高,营造浓厚双创氛围。连续三届全省研发机构创新大赛,参赛数、获奖数全省前列。多次承办省“揭榜挂帅”技术转移品牌活动。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吸收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围绕优化科技服务供给、培养科技服务人才、培育科技服务主体和壮大科技服务载体等方面,打造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

1.优化科技服务供给。锚定市科技局“五聚焦、五突破”工作要求,高水平建设创新平台,力争国家级创新平台有突破、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落地南通;加快建设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和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提升关键领域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市科创委办公室统筹职能,联动统计、发改、税务等部门,加强对科技服务业统计监测和过程管理。重点支持研发设计、软件开发、创业孵化、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领域的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和规模化发展。推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科技金融体系,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构建跨江融合科技合作机制,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精准对接创新资源、紧密加强产学研合作、高效推动成果转化。

2.培养科技服务人才。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吸引高水平知识产权工程师、检验检测工程师、科技咨询评估师、天使投资人、风险投资人和外籍科技服务专家等急需紧缺人才来通提供高价值服务。加强专业人才培养,联合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开展技术经理人培训,引导技术经理人、科技镇长团、乡镇科技助理、企业科技专员开展技术需求征集、专利申请与维护、技术合同登记等服务;加强从业人员使用,发挥产业研究机构、新型研发机构、企业研发机构研发辅助人员的重要作用。

3.培育科技服务主体。强化科技招商推动科技创新的源头作用,以活动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机构招商为抓手,不断优化科技服务主体,加速集聚优质科技服务资源,支持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建设,支持建设以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模式建设的,具备企业独立法人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大招引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企业、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和新兴生产性科技服务业项目。助推一批优质的中小微科技服务企业“小升规”;推出一批市级科技服务业明星机构,争创省研发型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等品牌。支持南通本土上市公司、骨干企业研发机构将技术开发部门“主辅分离”注册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服务机构,为同行业提供技术、工艺、产品等研发设计服务。推动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南通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南通分中心,引进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来通转移转化。依托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南通地方分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南通分中心等,招引一批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南通科技大市场。

4.壮大科技服务载体。加快建设沿江科创带,着力打造科教智力资源集聚区、未来新兴产业引领区、智慧低碳都市样板区、开放协同创新先行区、科产城人融合示范区。面向产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支持开发园区、龙头企业等牵头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1+11”科创核心区建设,布局建设一批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和科技服务业特色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科技服务特色产业,巩固提升产业集聚度。面向双创提供全链条创业孵化服务,打造“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流程创业载体建设模式,促进孵化载体与天使基金、风险基金、创投基金深度合作。围绕船舶海工装备、集成电路等16条优势产业链,组建若干个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