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19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南通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议)
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3-09-27 09:52 累计次数: 字体:[ ]

九三学社南通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关于南通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衷心感谢您对南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贵代表提出的“做优产业链”“激活创新链”“打通教育链”“筑牢人才链”“完善金融链”等五方面的意见很系统和全面,对于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加快我市创新资源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加快产业转型,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有积极作用,我们予以采纳。经研究,现对贵委提出的建议办理意见如下:

一、主要进展情况

2022年末,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5%,全市科技财政投入超9亿,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00亿元,占GDP比重2.7%,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共156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886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841家,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知识产权工作、如皋市科技体制改革三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今年上半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64 家,入选省双创团队数7个,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1.44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4037家,高新技术企业预申报233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9.9%、较去年底提升 1.7 个百分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234.05亿元。省光电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落户,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首批 3 个合作项目签约落地。如皋获批第二批国家创新型县(市),海门、启东获批省创新型示范县(市、区)。我市成功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通州区、海安经开区分别获批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县和试点园区。

二、相关做法及成效

(一)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一是强化科技统筹顶层设计。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科创委全覆盖,形成“强统筹+硬落实”的科技创新管理新模式。二是深入执行双月例会制度。丰富会议组织形式,规范闭环管理流程,进一步凝聚起全市域联动推进合力。三是探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将科技创新纳入市级机关单位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考核,进一步凝聚了部门间创新发展合力。实施创新生态“萤光涌现”计划,遴选了2023年度创新示范项目10个。

(二)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推动出台《南通市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迭代升级“新科创30条”“人才新政4.0”等支持政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更大力度推行认定类科技政策“免申即享”“简申快享”,建成企业创新活力积分管理平台,为企业精准推动政策信息超10000条。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财税政策。大力开展科技政策“集中宣传月”活动,为超2000家次市场主体提供政策支持。

(三)全力以赴狠抓科技招商。一是健全工作机制。研究出台专门实施意见,四位一体推进企业、人才、成果、平台招引,开展科创项目考核,逐渐形成科技招商工作新格局。二是建立专业队伍。成立市级科技招商工作专班,建立专家咨询库,不断壮大驻外专职科技招商队伍。三是丰富招引形式。立体化开展活动招商、基金招商、平台招商、机构招商,市、县、园区联动举办各类科技招商活动188场,上半年招引认定科创项目734个。

(四)引培并举壮大科创企业集群。制定高企培育三年行动方案,强化科创项目招引,建立健全创新型企业五级梯次培育库。2022年高企认定通过1236家,净增514家总量达到2886家;2家企业实现省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935家,创历史新高;全市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成功突破10000家;拥有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今年2家企业入选中国独角兽企业,实现“中国榜”上零的突破,还有4家入选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

(五)强化协同提升企业创新能级。在全省率先实施“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大力突破“卡脖子”难题,目前已组织实施两批20个项目。在全省率先出台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指导意见,建设成果转化项目库,每年组织实施20余项省、市重大成果转化项目,亚太轻合金获省厅推荐上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结构与复合材料”重点专项。我市26个项目获2022年省科学技术奖,项目数较上一年度增加7项,其中一等奖2项,2家企业在全国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入围全国50强。今年两个项目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上收获最高奖。

(六)双链融合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复制推广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成功经验,半导体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入选2022年度省级建设试点名单,继续推动生物医药、低碳环保、高端家纺等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组建。加快推进牵头产业链转型升级,全市高端成套设备产业产值超300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0.37%,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南通高新区电子元器件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全省首批8个创新型产业集群之一,苏中唯一。

(七)强化建设推动平台载体提质。一是重大平台取得突破。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已集聚高端人才20名,签约落户3个项目,与3家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有望即将去筹转正。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签约落户,为全市光电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二是研发机构发展壮大。目前拥有省级以上企业重点实验室9家,省院士工作站11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7家,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28家,4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绩效评价“优秀”,全省第四。三是科创载体量质齐升。出台《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指引》,全力推进各类科创载体建设,今年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全省第三。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57家、众创空间99家。

(八)深化合作积聚区域协同动能。一是深化跨江科技合作。谋划与上海科委签订新一轮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指导板块、园区与上海及苏南园区和院所谋划共建协同创新区。二是深化沿江科创带建设。推动沿江科创带成功纳入科技部、江苏省及上海市相关工作规划。三是深化产学研交流。梳理汇总企业技术需求近500项,组织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产学研活动20多场,2022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共计1550项,同比增长18.5%,产学研项目合同金额6.27亿元,同比增长19.4%。

(九)完善服务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一是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在全省较早启动科技立法,起草《南通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草案)》,将从制度层面为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提供法治保障。出台《科技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南通科技大市场建成运营,打造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二是加速人才队伍建设。组建人才发展集团。培养引进省科技类“双创”团队数连续五年全省第二,在全省率先实行外国专家来华“不见面审批”、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压缩一半,今年上半年新引进外籍人才数量明显增长。探索实施青年科技人才“育苗工程”,立项支持青年科研骨干开展科学研究,拨款经费近400万元。三是提升创新创业浓度。持续加大科技金融支持,组建科创投资集团,创建了总规模650亿元的投资基金,“苏科贷”“通科贷”贷款规模超60亿元,推动沿江科创带各园区建立了17支、总规模超50亿元的科技创投基金。连续七年举办“通创荟”科技创业大赛,报名数、晋级数、获奖数逐年增高。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一)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攻坚行动,持续强化全域科技统筹。强化科创委引领作用发挥,坚定不移坚持双月例会制度,持续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部署实施一批基础性、制度性改革举措。密切联系各类创新主体,做好科技新政宣传解读。

(二)实施科创主体扩容提质行动,持续壮大强劲企业梯队。聚焦高质量科技企业,继续狠抓科技招商,确保三季度完成全年科创项目招引目标。进一步夯实从泛科技型企业到重点科创企业的培育链条,构建大中小协同发展的创新型企业集群。

(三)实施平台载体能级提升行动,持续构筑硬核产业支撑。加快推进2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争取国家级平台有突破,引导北大长三角光电院等15家大院大所作用发挥,探索概念验证中心、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布局建设一批高能级新型研发机构。

(四)实施区域科技创新协同行动,持续打造优质创新高地。以“产业+科技”为纽带,放大沿江科创带引领作用,加强高新区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统筹,争创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实施新一轮沪通科技创新全面战略合作,全方位开展长三角区域科技合作。

(五)实施创新发展生态培优行动,持续完善高效服务体系。推动《南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尽快出台,健全完善科技治理体制机制。印发《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服务科技自立自强走在前的实施意见》,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提升南通科技大市场服务能级,构建全市域、全流程、全覆盖的科技服务体系。

最后,感谢贵委长期以来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继续给予指导帮助。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3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