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焱焱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跨江科技合作,推动南通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平台”的建议收悉,衷心感谢您对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您提出的“创新平台层次不高、数量偏少”、“创新平台自我造血功能不强”、“创新平台缺乏核心竞争力”等三方面的问题系统全面;“强化高水平平台招引”、“强化政策引导支撑”与“探索体制机制创新”等三方面的建议举措前瞻性、可操作性都很强,我们予以采纳并将在工作中积极落实。现对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强化高水平平台招引
市科技局坚持创新平台是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系统等32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36家,其中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28家。去年,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省科技厅立项,顺利去筹转正;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第一家分中心落户南通,实现我市该领域国字号平台零的突破;积极推动与东南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东南大学海洋高等研究院起步,赋能海洋战略,逐渐形成省技术创新中心引领、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支撑,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一批企业研发机构集群发展的研发机构创新体系。不断发挥大院大所“创新源”作用,紧扣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近三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87项,争取资金1.19亿元。市工信局着力推进深远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一批协同创新平台筹备创建工作,召开培育工作座谈会,统筹全市资源,组建市县建设工作专班。持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完成联发纺织、通富微电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评价工作,233家企业通过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复评,年度创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新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5家。市发改委推动11家单位获批建设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兑现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奖励100万元,推动江海电容器获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下一步,市科技局锚定聚焦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等重点产业集群,瞄准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创新发展,与“国字号”“中字头”高端平台以及“双一流”高校合作,鼓励各板块招引国内外重点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知名跨国公司实验室和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知名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建设能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能力的创新平台。鼓励高层次领军人才,组建“企业主体+团队控股+社会资本”运行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推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省光电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力度,争创国家级平台。联合发改委、工信局等有关部门形成多方联动机制。依托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缺失关键环节,推动实施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并申报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推动企业创新平台共建共享,加大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二.关于强化政策引导支撑
市科技局研究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实施意见》,四位一体推进“科技企业、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研平台”招引。加强与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校地合作,积极加强与长三角国创中心合作,不断对接各方资源,积极推动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同时,市科技局持续深入实施重大平台“提质增效”行动,为重点创新平台量身定制年度发展计划,制定“一平台一清单”个性化针对性开展服务,持续跟进平台发展,逐步提升平台层次。学习借鉴苏州先进经验,在北京大学长三角光电科学研究院等单位探索“研究院+孵化器”的模式,开展与研发方向一致的科创项目、母校母体人才团队资源引进。“线上+线下”同步组织研究院新技术发布会、技术需求对接等活动,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市发改委加快推动长江口产业创新绿色发展协同区建设,不断完善建设方案,推动长江口重大事项、重点项目、重要政策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持续探索有效路径,打造跨区域协同发展新样板,助力长三角提升国际竞争力,塑造对外开放新优势。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政策配套,在基础条件建设、科研设备购置、高端人才引进、日常运行、绩效评价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板块为主体出台招引政策,对支持期满的平台,在载体空间、成果转化场景应用、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继续给予支持。市级层面继续分类开展年度建设运行绩效评价,扩大覆盖面,择优给予奖励,引导和撬动社会资本进入。积极落实好国家、省相关创新政策,建立评价奖补机制,引导创新平台加强功能平台建设,持续导入高校院所创新资源,不断提升产业创新研发服务能力,实现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联合市发改委、工信局等部门加强与上海、苏南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对接,充分整合创新资源,积极推动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重点在创新成果产业化、创新平台建设、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人才引进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各级各类创新平台加速落地。
三.关于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市科技局围绕“引育更多项目、服务更多企业需求、集聚更多人才”,推动已建平台的作用发挥,梳理一批重点创新平台,大力实施平台载体能级提升行动,制订重点创新平台提质增效工作方案,为重点创新平台量身定制年度发展计划,共建服务交流群,实时共享创新动态,交流互鉴创新举措,制发工作月报,持续跟进平台发展,逐步提升平台层次。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进一步促进各类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孵化出了一批科技型企业。近三年,共孵化科技型企业110家,实现销售收入4.25亿元。其中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华东产业研究院累计孵化和招引各类企业47家。组织开展市级研发机构绩效评价工作,制定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对全市船舶海工智能制造类409家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省列统新型研发机构、89家市级重点实验室、112家市级公共服务平台进行分类评价,促进各类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
下一步,市科技局将继续以“科技创新提效”为主线,以国家级重点平台突破为重点,以打造一批起点高、实力强、机制活的创新平台为目标,强化招、育并重,量、质并举,打造一流的创新平台建设生态和体系。
最后,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恳请继续给予指导帮助。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