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提高企业主体创新能力,紧紧围绕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总体目标,持续按照“增加总量、提升质量、发挥作用”的工作思路,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不断激发企业研发机构创新能力,先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企业研发机构。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崇川篇
南通市中集清洁能源储运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中心简介
南通市中集清洁能源储运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清洁能源储运技术研究开发的市级平台。通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业力量不断地专注新型材料应用,新加工工艺研究与应用、产品的优化,使产品向智能化、高效化、节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建立良好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推动清洁能源储运准备行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生产出高附加值、经济效益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同时实现向国内外同行业推广、技术辐射、技术培训交流等功能,带动中心及整个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助力南通当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助力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研发平台及团队建设
南通市中集清洁能源储运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具备产品开发和技术开发的CAD/CAE/CAM能力,取得国内首张A+D+SAD级压力容器设计资格证,具备材料与工艺试验、新产品试制、计算分析等产品试验验证能力设施,建有焊接试验室、理化试验室、无损检测室等多个试验机构;现有专职研发人员68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4人,承担了多项省、市级项目,拥有有效专利62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51件;配备了DR检测设备、PT焊机、光谱仪、压力检测仪、应变强化系统等先进研发设备,设备价值2300余万元;公司深耕清洁能源装备行业,积累了雄厚的技术实力,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在奥氏体不锈钢应变强化技术、低温绝热技术、无损储存技术、核燃料储运技术等方面的研发工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建设成效
南通市中集清洁能源储运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着能源储运装备、压力容器和绿色船舶动力等方面核心技术的研发,推出内外筒体支撑结构、框架结构、真空绝热材料、智能化监控、系统化设计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科技应用于产品设计与加工技术中,提升产品性能、加工质量与效率,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2019-2021年期间,累计申请专利35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13件,获得授权专利22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通过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省级绩效评价和国标认证,2022年获中国专利优秀奖;承担省级科技项目2项、市级科技项目1项,“LNG罐式集装箱高效智能储运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行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参与制定固定式真空绝热深冷压力容器、固定式真空绝热液氢压力容器、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等4项国家、行业标准。
四、依托单位
南通中集能源装备有限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瞪羚企业,专业从事低温储运设备、高安全核电装备、高压气瓶等系列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是中集集团旗下的重点骨干企业。公司具有较强的研发、生产综合能力,建有完善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生产研发设备,配备专业试验、分析检测仪器设备;与南京理工大学、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围绕“国家有需要、行业有短板、中集有优势”,从产业链上下游、新业务拓展方面挖掘公司的产业机会,拥有SAD分析设计资质、核级等级别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美国机械工程师(ASME)协会的产品设计制造证书;组建有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省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设计平台。公司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规范或标准6项,行业标准3项,团体标准3项;公司研制的LNG罐箱,实现了“南气北运”和“江海联运”,罐箱多式联运创新了天然气的运输模式,对北方天然气保供、“气化长江”等战略做出贡献,同时完成全球最大的LNG罐箱多式联运以及LNG动力系统的推广;公司研制的核燃料高效储运装备突破了“卡脖子”技术瓶颈,打破了国外长期技术垄断,同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2021年8月,在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成果鉴定会上,南通能源和中海油气电集团共同完成的《LNG罐式集装箱高效智能储运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经11名LNG领域专家在内的鉴定委员会质询和讨论,成果的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南通市中远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中心简介
南通市中远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家致力于海洋工程设计制造的研发平台,同时具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中远船务)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等12项省级以上科研平台,是同行业研发水平最高、科研设备最先进、研究领域最广的研发中心。中心具备FPSO、深海钻井平台、风电安装平台、穿梭油轮、生活平台等项目的EPC总包能力,可同时开展1-2型项目的基本设计、2-4型项目的详细设计、5-8型项目的生产设计。
二、研发平台及团队建设
中心拥有研发、设计人员400人,海外人才26人,其中外籍专家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9人,高级职称近40人,研发中心具备5800平方米的独立技术大楼,焊接试验中心1100 平方米,配置了高端的专业软件,目前研究院共拥有三维设计软件AM、CAESAR 管道应力分析软件等24种研发分析及3款设计应用软件,软硬件设施配置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能够满足设计研发需要。
三、建设成效
中心先后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创新专项、省市级科研项目27项。设计、交付52座海工装备(FPSO、超深水钻探平台、风电安装船、深水铺管船和半潜式生活平台及改装海工项目等),并获得多项科技大奖。其中希望1号“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希望6号“多点系泊圆筒形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FPSO)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荣获2019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它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33项。近几年共参加工信部和科技部科研课题13项。截至目前,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8件,实用新型专利39件。
中心目前产品研发方向为高端海工,如:FPSO/FSRU/VLEC/LNG/FLNG,以及海上及陆上油气处理模块等。并已经形成一定的产品研发能力,具体如下:
水动力分析方面:具备半潜式和圆筒形平台水动力性能分析能力,第三方水动力性能分析报告及技术规格书的审核能力,具备水动力分析及系泊分析能力,同时具备建成船型FPSO/FSRU/FLNG水动力分析?在位多点系泊分析?码头系泊分析能力。
总体设计方面:具备编制FPSO/FSRU等项目技术规格书、编制模型试验任务书能力,具备各类船舶和海工平台的完整稳性和破舱稳性计算及方案设计能力,可独立开展技术方案可行性评估、方案优劣对比。
结构分析方面:能开展FPSO和船型项目三舱段有限元强度及疲劳性能分析,具有半潜式、圆筒形、自升式等各类平台结构的规范校核、整体结构强度及疲劳性能分析,重要附属结构强度及疲劳性能分析。
四、依托单位
中心依托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公司始建于1977年,位于长江入海口的江苏省南通市区,建有900米深水码头,拥有CAPE SIZE 和PANAMAMAX 浮船坞各-座瑞泰厂区位于南通厂区上游20公里,建有480米深水码头,拥有灵便型浮船坞两座。形成“四坞五泊位”的总体布局,可满足40万吨级靠泊能力。
公司专业从事船舶和海工修理改装业务40余年,年修理、改装船舶与海洋工程150余。拥有配套完善的水上、陆上设备设施、船的配套服务和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工程技术设计、项目管理和技能工人团队。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船舶和海工修理改装服务,并已完成4000余艘船的和海工修理改装任务,船舶修理改装能力居中国修船企业前列、世界一流,品牌享营全球。1999年,公司被《劳氏亚洲海运》杂志评为亚洲修船厂“四强”之一。
二十一世纪初,公司实施推进产品多元化发展,在海洋工程装备修理改装建造、特种船的建造、非船产品和功能性模块的设计、建造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先后交付了多个高端海工产品。2012 年11月,公司成功入围国家科技部评选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名单。公司专注于“安全、优质、快速、高效”的理念,得到全球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船东的高度认可,成为国内外众多东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