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县市区动态

科技铸盾,如皋交出“硬核”答卷

来源: 如皋发布 发布时间:2025-04-17 字体:[ ]

“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总书记的声音振聋发聩,也让我们愈发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安全形势,必须加快国家安全领域科技创新。

在如皋这片创新热土上,一场无声的“科技护国”战役早已悄然展开——从光学材料的微观突破到深海装备的万米深潜,从智能生产线的跨境布局到产学研协同的生态构建,本土科技企业以原创技术为矛、以科创成果为盾,在国家安全的多维战场上书写着“如皋答卷”。

近日,走进位于丁堰镇的南通惟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一间间充斥着黄色光的生产车间格外吸睛,在身着无尘服的工作人员辅助下,自动化设备不停运转,一张张黄色光学薄膜陆续下线。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薄膜正是惟怡新材料的核心产品——量子点薄膜,这项技术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而相比于这个老牌“明星”产品,公司掌舵人邱晓华更多分享的则是公司的最新科研成果。

“你看到的黄色光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新型mini-LED量子点黄光,能满足7nm以下芯片制程要求。”站在车间外的玻璃窗前,邱晓华满是自豪,“黄光制程是芯片制造过程的关键环节,多年来,洁净室黄光照明系统主要被欧洲垄断,国内芯片黄光照明大多依赖进口,我的目标就是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在国内芯片制程中打下惟怡的标签。”

科研出身的邱晓华对实现黄光光源“国产替代”信心满满,这份底气来自“硬核”的实力。去年,邱晓华带领团队基于黄光光源的研发成果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斩获奖项。多年来,惟怡新材料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在量子点显示材料、微结构光学材料等方面拥有众多核心技术,成为光学新材料领域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我们始终把筑牢产业链安全防线视为使命,未来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引进技术人才,研发高精尖设备,以硬核科技实力夯实国家安全基石。”邱晓华说。

当前,国家安全的科技含量与日俱增。不仅军事、经济、网络等领域明显受科技影响,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国家安全领域,其安全水平也和本国在该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其安全建设天然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赋能。

焊花飞溅中,一块块金属部件被切割打磨,再由机械吊臂运输至厂房另一侧,安装到一个几乎填满半个厂房的“大家伙”上。在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的深海事业部装配车间,生产工作正如火如荼开展。

“这是深海勘探收放装备,能在马里亚纳海沟极端环境下深入海底11000米进行作业,为深海资源勘探提供‘中国方案’。”南通力威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葛杨元介绍道。

遗憾的是,造访力威机械当天,我们并未能有幸见到国内首套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这是力威机械与大连海事大学等9家单位组成研究“联合体”,合力攻关结出的“硕果”。在去年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赴南海完成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后,“海威GD11000”曾回到“出生地”短暂休憩,如今已再次“出征”。

“原先,我国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与全海深痕量金属CTD绞车系统全部从美国、丹麦等欧美国家进口,十分被动,不过好在我们现在已经能逐步实现国产化自主研发。”葛杨元说,力威机械将始终以“国家需求就是企业责任”为信念,做深海安全的坚定守护者、智能装备的持续领跑者,为国家安全筑牢“深蓝防线”。

国家安全不是封闭的堡垒,而是开放体系中的动态平衡。近年来,位于下原镇的南通永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出海战略”,助推着如皋装备制造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近日,南通永成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铮毅几乎每天都会拨出一通跨国电话,电波直达3000公里外的孟加拉国——2019年,企业与孟加拉国企业谈成一笔汽车装配生产线订单,近期刚刚完成全部发货。“我们的技术骨干先锋队已经到达孟加拉国开始安装生产线,我虽然人在国内,但也很关心那边的情况。”陈铮毅告诉记者,“这是孟加拉国的第一条汽车柔性装配生产线,我们在设计制造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的交通需求,既能生产乘用小汽车,也能生产商用车共5款车型。”

在公司陈列室的专利墙上,密密麻麻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见证着从“追赶者”到“定义者”的蜕变:全球首条大型轴承全自动加工线终结了欧洲企业垄断,碳纤维车身生产线让新能源汽车轻量化迈进现实,而此刻在孟加拉国安装的柔性生产线,更将“中国标准”写入南亚次大陆的工业基因。

“我们愿做国家安全的践行者、传播者、守护者,让每台设备都成为展示中国智慧的安全名片。”陈铮毅说,永成自动化将始终秉持“科技向善,安全筑基”的理念,让中国智造不仅成为效率提升的引擎,更成为国家安全体系的延伸。

加快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要在项目、资金、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完善“量体裁衣”的制度设计,有效形成推进国家安全科技赋能的多方合力。对于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通维尔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来说,产学研深度合作模式是他们的突围“密码”。

近日,当记者来到南通维尔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时,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赶订单,各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的景象。“目前我们在手订单达到了3000万元,已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南通维尔斯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吴健介绍道。

订单充足、生产繁忙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创新孜孜不倦的追求。“现在市面上各类糖果更新迭代很快,我们作为糖果成套设备生产厂家,必须不断创新才能跟上市场步伐。”吴健说,多年来,企业与南京理工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通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去年,南京林业大学如皋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两名博士常驻在这里,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我们已经一起攻克了不少难关。”吴健透露,当前,企业正与研究院共同开发基于量子传感的智能检测系统,将为我国精密制造在线监测领域作出贡献。

当“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清单、当企业实验室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我市科技企业用实践证明:科技创新的每一小步,都是国家安全的一大步。在这里,产业升级与安全护盾同频共振,写就了“国之大者”的县域注解。在这片涌动着智慧与勇气的土地上,一场以创新为名的安全守护战,正迸发出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