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第0342号提案的答复(关于构建南通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议)
来源: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1-11-23 19:09 累计次数: 字体:[ ]

吕广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南通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主要成效

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抢抓机遇,不断放大“靠江靠海、紧邻上海、承南启北”的独特区位优势,积极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面向国内外产业科技前沿、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始终坚持“方向在产业、主体在企业、特色在园区、支撑在人才、保障在制度”工作思路,主动接轨上海,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三创载体”建设工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科技惠民工程、知识产权“四大培育”工程和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江海英才计划,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集聚科技资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各项创新指标实现大幅跃升,主要创新指标总体领先江北,深度融入苏南,增势好于苏南。试点建设超过预期目标,南通的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资源不断集聚、知识产权创造活力充分激发、民生科技创新步伐加快。我市科技创新实现了特色工作全国有影响、重点指标全省有位次。概括起来体现在“三突破、三率先、三领先、三提升”。

(一)三个突破一是获批建设国家级南通高新区、国家级南通农业科技园区实现国家级园区零的突破;二是企事业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实现国家级科技大奖零的突破;三是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取得新突破。城市创新能力连续4年进入“福布斯中国大陆创新能力最强城市排行榜”25强,《中国城市创新报告(2015)》南通居地级城市创新能力第8名。

(二)三个率先一是率先在海安开展全省科技创新综合体制改革“发展动力转换”试点;二是率先实现所辖县市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全覆盖(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投融资试点市,建成全省第一家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三是率先在全省开发建设具有特色品牌效应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线上线下服务平台。

(三)三个领先一是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全省领先(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97.58%,列全省第一);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全省领先(在全省首家建设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全市建有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省级13家,省级联盟列全省第一);三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国领先(“一枚印章管到底”的改革实践被国务院第三次大督查作为全省唯一的典型经验通报表扬)。

(四)三个提升一是产业结构优化水平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突破7000亿元跃居全省第二);二是社会创新意识大幅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占GDP比重达2.61%,达到全省、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创新成果质量大幅提升(2016年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3372件,是“十一五”期末的17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32件,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创新推动经济稳中求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68亿元,比2011年增长65.5%,占全省比重从8.3%提高到8.9%,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从27位前移至2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90亿元,五年增长58%。南通市荣获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市、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市、国家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二、支撑科技创新的智库建设情况

一是充分发挥老干部智库作用。每年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紧扣南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蓝图和“十三五”战略部署,牢牢把握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价值取向,组织市老干部智库建诤言、献良策,积极助推经济社会发展。2016年,老干部智库33名成员,围绕市委、市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赴市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及基层单位,深入座谈,实地走访,共同探寻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办法措施,共撰写了11篇调研报告,提出60多条建议意见。智库调研报告《汇编》上报市委、市政府后,市委陆书记专门作出批示。

二是积极打造国家级科技思想库。2012年,南通市科协列入中国科协第二批国家级思想库建设试点单位(全国共28家,地级市仅3家)。5年来,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课题开展建言献策,形成决策咨询合力。编发《科技工作者建议》15 期,《科技工作者专报》8期。反映科技工作者建议131条,获得市以上领导批示60余次。其中,《关于江苏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等获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穆关于高端纺织产业发展的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省科协党组陈惠娟书记指出:“南通科技思想库的建设具有前瞻性,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三是强化南通市科技信息研究所职能。信息所主要开展科技政策、规划的效应与发展趋势的战略研究,提供科技信息、发展动态和综合性研究成果,为政府及决策机构提供决策参考;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负责国内外科技、经济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传递和利用,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2013年始创办了《产业科技情报》内刊,印发了《美国和日本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与启示》、《国内外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概况》、《科创中心模式之参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国内部分地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北京中关村创新网络建设经验及启示》、《上海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经验及启示》、《国外典型区域创新网络发展经验》、《深圳市区域创新网络建设经验及启示》等专刊40多期,为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主要领导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四是完善南通市科技咨询专家库。市科技局加大专家库建设力度,与省科技厅交换库存专家信息;赴中西部地区组织科技管理调研,与各地开展科技专家信息库建设合作;加强与上海高校和各大医院联系,定期征集省内外科技专家信息,并建立起专家信息定期整理工作机制。目前在库专家突破13000名,覆盖我市科技创新各个领域,广泛服务于科技计划项目评审、科技规划咨询论证。

五是做实市产业技术与科技创新战略研究计划。市产业技术与科技创新战略研究计划(2016年以前称“软课题”) 重点支持围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长三角特色产业创新基地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重大问题,选择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课题开展的决策咨询类研究;支持围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开展的产业发展规划、趋势预测跟踪研究等。每年我们围绕科技创新的政策、体制机制创新等主题组织研究项目,近5年,立项支持了60多项课题,形成了一批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更好发挥已有智库的参谋作用。市党代会提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老干部智库、科协思想库、信息所等要聚力助推市委重大决策,在加快建设上海“北大门”,推动产业转型、城市转型、交通转型,做强先进制造业等方面,走访调研,思考谋划,提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在南通“两聚一高”新实践中发挥独特作用。

二是探索智库建设的机制创新。围绕推进“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南通这一目标,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创新智库体制机制,形成自身科技创新智库格局和各类科技创新智库互相补充、共同发展的特色,推进具有实践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的研究,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咨询服务。在此,希望吕广明委员今后进一步关注科技创新智库建设,提出更多的意见建议,共同推进我们的工作。

南通市科技局

2017年0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