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0195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强化科创项目全生命周期培育,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建议)
来源: 市科学技术局 发布时间:2024-09-30 13:58 累计次数: 字体:[ ]

任镇委员:

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工作的关心。您提出的“强化科创项目全生命周期培育,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您指出的“平台建设支撑不足”、“初创企业融资难”、“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人才吸引力不强”四点亟待解决的问题切实是当前我们正在关注和推进改进的,您提出的“深化平台载体建设,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构建投资融资体系,引导金融助企创新”、“加强产学研用对接,促进企业成果转化”、“集聚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四点建议为我们进一步推动科创项目培育指明了方向。

2022年以来,我市坚持把科创项目招引作为科技创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通过创新科技招商体制机制,优化科创资源配置,围绕重点产业聚力招引科创项目,三年来累计招引科创项目2923个,扩大了全市科技型企业基数。对于科创项目的培育,三年来一直突出科技属性,瞄准做大高新技术企业的蓄水池,积极打造“铺天盖地”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目前已有198个转化为高企,65家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科创项目已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招”。主要通过以下六条措施推进:

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做大项目招引基本盘。我市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科技招商工作的实施意见》,健全科技招商生态网络,明确科技招商招引重点,目标三年新招引高质量科创项目3300个。充分发挥市科技创新双月例会的统领作用,建立科技招商“月度跟踪、双月点评、季度考核”的工作机制,推动各县(市、区)比进度、比质量、赛成绩、争贡献,形成了“月拼才会赢”的浓厚氛围。三年来招引的科创项目发展较为迅速,总体质态良好。从项目的投资主体来看,高企投资1283家,专精特新企业投资65家,上市公司投资25家。整体搬迁的项目有10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迁入74家。从项目的运营情况上看,2022年、2023年招引的科创项目中,2023年应税销售超过1亿元的有51个,今年上半应税销售超过5000万元的有59个。2022年认定704个科创项目,2023年应税销售较上年实现正增长有428个,超过总数的60%;2022年应税销售超过1000万元的186个,2023年达到215个。

二是聚焦产才融合,推动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各类人才计划优先向我市海洋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倾斜,坚持人才引进与重点产业发展相匹配、双促进,集聚一群“沉得下、顶得上、融得紧”的产业人才。锚定战略人才力量建设,发挥省“登峰计划”、市“攀峰计划”的导向作用,为顶尖人才创新团队开通人才引进通道,甄选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目前全市现有博士后载体137家,招收博士后90人,三年来招引的科创项目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领域,其中,硕士以上人才创业项目有636个,市外高校院所成果转化项目209个、海外归国人才创业项目29个、市“江海英才”或省“双创人才”等科技成果落地项目81个,有力推动我市重点产业链补链强链。

三是强化载体支撑,引导科技创新资源集聚。科创载体是集聚科创资源、培育科创项目重要的承载空间。我市出台了《南通市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工作指引》,围绕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以孵化器为核心,前延后伸,加快引导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一体化、全流程的孵化链条,高质量推进载体建设,提高了科创载体专业化服务能力,解决了招引科创项目落地问题,推动了科创项目快速化集聚。目前,全市共建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19家,孵化器99家,加速器5家,众创社区9家,已建成科技企业孵化链条省级3个、市级8个,全市孵化器总面积已达到162万平方米,较好地解决了招引科创项目落地承载孵化问题。

四是完善融资服务机制,加强企业发展金融支撑。资金是项目存续发展的血脉,金融资本是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推手。去年年底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优化科创金融供给的若干政策措施》,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抵质押物不足、初创期科技型企业融资难、企业增信、过桥资金提出了具体措施。通过“强链兴企红色直播间”、“通通讲 益企说”惠企政策宣讲政银企对接等活动,面向科技型企业有针对性地解读、介绍融资政策,全力推动相关政策落实。扎实开展科技金融助企业、“支小扶小”、融资对接等系列活动,组织银行机构走访科创项目超过1000个,为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持续打造“江海创投行”、“科创汇·天使下午茶”等融资公益路演品牌,为企业搭建对接市内外投资机构的优质展示平台。三年来累计有66个科创项目获得股权融资,共计28.43亿元;融资额度超过1亿元的有6个,超1000万元的有29个,今年刚认定的江苏优众微纳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获得达晨财智、元生创投等机构的2轮融资共计1.2亿元。

五是构建培育体系,提升项目主体创新能力。科创项目招引的目标是为高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培育提供源头供给,不断提升主体的创新能力。针对初创期、成长期等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进一步夯实“泛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重点科创型企业—上市企业”的多层次梯队培育机制,实行“一企一表”,分类施策,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服务。通过培育,科创项目的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近三年招引的科创项目,获得授权的I类知识产权409件、II类知识产权1542件,申请I类知识产权1294件、II类知识产权3083件,平均每个项目2.3件。科创项目的培育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企业,三年来认定的科创项目中已有198个转化为高企,其中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的65家,今年还将有300多个项目达到高企申报条件;从全省今年高企申报情况了解看,苏州、南京等苏南先进地区今年高企申报数量明显减少,南通仍保持稳中有升,这与科创项目的培育机制密不可分。

六是优化支撑保障,构建项目培育新生态。今年以来,我市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统筹协调好各区域产业培育、政策制定、平台建设,形成错位发展、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着力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加大政策支持。修订了《关于建设更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对招引优质科创项目择优采取“拨-投-股”方式给予支持,缓解种子期、初创期企业“燃眉之急”。营造科技招商氛围。按照“季度有主题、月度有活动、周周有洽谈”的要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发布科技招商月历,开展项目洽谈、产学研对接、成果转化、“通创荟”系列活动,各板块累计在深圳、上海、苏州、西安等科技资源富集地区,举办各类科技招商活动超过百场。全市上下积极参与,营造了浓厚的项目招引氛围。引导创新要素集聚。建强现有平台载体,充分发挥长三角国创中心、东南大学海洋研究院、长三角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引育、孵化功能,抓好人才、项目培养和成果转化,强化集聚效应、带动功能,为科创项目招引和培育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科创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培育,为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也借此机会感谢您对我们科技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并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多指导科技工作。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