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钢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设立“南通友谊奖”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突出产业急需紧缺和人才高精尖缺导向,以开放的思维和扎实的举措服务创新、助力创业、鼓励创造,连续四年入选科技部“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候选城市。截至2023年底,全市持有效工作证的外国专家达到1504人、总量全省第五,A类人才962人、增幅全省第三、Ⅱ类地区第一。自2021年5月与公安出入境设立“联办专窗”以来,已为全市660余家单位超1500位外籍人才提供工作许可、居留许可服务。
一是强化法治保障。《南通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鼓励留学回国和在国外工作的科学技术人员来本市创新创业,完善外籍人才融入本市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吸引外籍人才来本市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二是强化考核推动。将外国高端人才来华工作数量增幅列为省、市高质量发展重点工作考评指标。开源与挖潜并举,做大人才增量;增效与转化并重,提升人才质量;保留与挽救并行,融通人才变量,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强化环境优化。出台引领性、接地气的便利化措施,实行全流程“不见面审批”、双许可“一窗式办理”、资质证“跨区域互认”,不断提升外国专家在通工作满意度、生活便利度和环境友好度,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各类人才“引得来、待得住、用得好、分得清、流得动”。
四是强化人才引进。推行项目引才,深入实施各级各类人才引进计划集聚外国人才;推进平台聚才,建设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等载体,激发外国人才在科技研发、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探索柔性用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支持外国人才来去自由和以远程方式执行项目任务。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对新认定为“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的单位,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外国专家项目、省创新支撑计划(科技人才)资助的项目,按国家、省补助资金的1︰0.5给予配套,单个项目最高100万元。
六是强化氛围营造。建立外国专家吸引集聚、联系服务、统战协作机制,多措并举推进外国专家“引育留用”工作。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外籍人才招聘会(上海)等品牌活动。每年圣诞节前夕邀请20名外籍高端人才参加新年联谊会,搭建桥梁、加深友谊、促进合作,已连续举办四届。
自1997年省政府设立“江苏友谊奖”以来,全省累计评选表彰外国专家327名,累计有58名在我省工作的外国专家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2019年以来,我市仅有海迪科(南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智江1人入选江苏友谊奖,中国政府友谊奖入选尚未实现零的突破。
结合公安、人社、外办等部门的会办意见,我局认为:设立“南通友谊奖”的时机和条件尚不够成熟,梯队培育、逐级推荐、环环相扣的有效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十四五”期间乃至“十五五”期间设立“南通友谊奖”的可能性也不大。
二、原因分析
一是奖励政策偏紧。从国家层面看。根据2024年5月26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决定》第四次修订:设立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应当按照精简原则,严格控制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优化奖励程序。国家鼓励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从省级层面看。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清理优化创建示范和评比表彰活动的通知》、省委宣传部《关于清理优化宣传选树活动的通知》《江苏省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要求:市、县级党委和政府部门不再设立冠以“楷模”“最美”名称的宣传选树项目,已有项目予以撤销,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市级党委和政府评比达标表彰项目每年每市不超过2项,市级工作部门以及各类机构、组织不得以任何名义、任何形式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从市级层面看。经了解,目前“金陵友谊奖”“无锡友谊奖”“苏州之友荣誉奖”等评选工作均处于暂停状态,重启时间待定。我市新科创30条”“人才新政4.0”年度财政预算逐年减少,资金安排聚焦服务科技自立自强、聚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科技创新提质增效。仅对在我市范围内作为第一承担人申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以上的,给予个人100万元奖励。
二是人才层次偏高。2024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要求申报专家应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特别是重点行业、工程项目作出突出贡献,促进中外经济、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医药卫生等领域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发挥重要作用。2023年度江苏友谊奖要求申报专家应积极与我省合作,为我省解决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或填补某项空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参与我省科技创新、产业技术攻关及高新技术研发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我市先后推荐澳斯康生物(南通)股份有限公司罗顺、仇金树申报江苏友谊奖,因故均未能入选。虽然他们在我市属于行业翘楚、创新先锋、高端人才,但在高手如云的江苏省内竞争,他们仍不具备冲击奖项的可能。
三是工作基础偏弱。虽然我市外国人才总量持续上行、结构持续优化、质态持续提升,但无论省外国专家工作室建设数量、还是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入选人数,在全省均处于下风,应该说,短期内能达到国家、省友谊奖入选标准的在通外国专家屈指可数,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国际企业家、专门特殊人才的外国专家队伍建设任重道远。如参照国家和江苏省友谊奖评选标准设立“南通友谊奖”,我市外国专家储备数量恐难以体现“南通友谊奖”的奖项含金量,且在体量规模上也不足以支持持续正常开展年度评选的数量要求。此外,受客观条件限制,对候选外国专家境内外背景资料审核存在堵点。
三、下步打算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对华立场坚定、长期友好、具有良好声誉和一定社会影响的要求,广泛发动、认真遴选、培树典型,为外籍人才成长成才搭平台、成家成业建舞台、成事成器架梯台,积极推荐外籍人才申报市级以上科技人才项目,参评“江苏省五一劳动荣誉奖章”等奖项,提升外国专家获得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为外国专家入境、工作、学习及居住提供更优环境,让更多外国专家在通得其所、展其华、尽其力、出其彩。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南通科技创新和外国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南通市科学技术局
2024年6月30日